cmp 命令:比较任意两个类型的文件,且吧结果输出到标准输出,默认文件相同不输出,不同的文件输出差异
必要参数
-c 显示不同的信息
-l 列出所有的不同信息
-s 错误信息不提示
选择参数
-i<字符数> 指定字符数目
-v 显示版本信息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函数的返回值】
0 :文件时同样的
1 :文件是不同的
>1:发生错误
comm将逐行比较已经排序的两个文件。显示结果包括3列:
第1列为只在file1中找到的行;第2列为只在file2中找到的行;第3列为两个文件的公用行。
参数
参数file1和file2为comm要比较的文件的路径名。用连字符(-)来替代file1或者file2时,comm将从标准输入读取输入信息
选项
-1 不显示第1列(即不显示只在file1中找到的行)
-2 不显示第2列(即不显示只在file2中找到的行)
-3 不显示第3列(即不显示在两个文件中都找到的行)
注意
如果文件没有排序,comm就不能正常的工作
第2列的没一行前面有一个制表符,第3列中的每一行前面有两个制表符
diff 命令是 linux上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比较文件的内容,特别是比较两个版本不同的文件以找到改动的地方。diff在命令行中打印每一个行的改动。最新版本的diff还支持二进制文件。diff程序的输出被称为补丁 (patch),因为Linux系统中还有一个patch程序,可以根据diff的输出将a.c的文件内容更新为b.c。diff是svn、cvs、git等版本控制工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iff 命令能比较单个文件或者目录内容。如果指定比较的是文件,则只有当输入为文本文件时才有效。以逐行的方式,比较文本文件的异同处。如果指定比较的是目录的 的时候,diff 命令会比较两个目录下名字相同的文本文件。列出不同的二进制文件、公共子目录和只在一个目录出现的文件。
3.命令参数:
- 指定要显示多少行的文本。此参数必须与-c或-u参数一并使用。
-a或--text diff预设只会逐行比较文本文件。
-b或--ignore-space-change 不检查空格字符的不同。
-B或--ignore-blank-lines 不检查空白行。
-c 显示全部内文,并标出不同之处。
-C或--context 与执行"-c-"指令相同。
-d或--minimal 使用不同的演算法,以较小的单位来做比较。
-D或ifdef 此参数的输出格式可用于前置处理器巨集。
-e或--ed 此参数的输出格式可用于ed的script文件。
-f或-forward-ed 输出的格式类似ed的script文件,但按照原来文件的顺序来显示不同处。
-H或--speed-large-files 比较大文件时,可加快速度。
-l或--ignore-matching-lines 若两个文件在某几行有所不同,而这几行同时都包含了选项中指定的字符或字符串,则不显示这两个文件的差异。
-i或--ignore-case 不检查大小写的不同。
-l或--paginate 将结果交由pr程序来分页。
-n或--rcs 将比较结果以RCS的格式来显示。
-N或--new-file 在比较目录时,若文件A仅出现在某个目录中,预设会显示:Only in目录:文件A若使用-N参数,则diff会将文件A与一个空白的文件比较。
-p 若比较的文件为C语言的程序码文件时,显示差异所在的函数名称。
-P或--unidirectional-new-file 与-N类似,但只有当第二个目录包含了一个第一个目录所没有的文件时,才会将这个文件与空白的文件做比较。
-q或--brief 仅显示有无差异,不显示详细的信息。
-r或--recursive 比较子目录中的文件。
-s或--report-identical-files 若没有发现任何差异,仍然显示信息。
-S或--starting-file 在比较目录时,从指定的文件开始比较。
-t或--expand-tabs 在输出时,将tab字符展开。
-T或--initial-tab 在每行前面加上tab字符以便对齐。
-u,-U或--unified= 以合并的方式来显示文件内容的不同。
-v或--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w或--ignore-all-space 忽略全部的空格字符。
-W或--width 在使用-y参数时,指定栏宽。
-x或--exclude 不比较选项中所指定的文件或目录。
-X或--exclude-from 您可以将文件或目录类型存成文本文件,然后在=中指定此文本文件。
-y或--side-by-side 以并列的方式显示文件的异同之处。
--help 显示帮助。
--left-column 在使用-y参数时,若两个文件某一行内容相同,则仅在左侧的栏位显示该行内容。
--suppress-common-lines 在使用-y参数时,仅显示不同之处。
比较后的不同之处以指定的形式列出,如下所示:
n1 a n3,n4 n1,n2 d n3 n1,n2 c n3,n4
其中,字母"a"、"d"、"c"分别表示添加、删除及修改操作。而"n1"、"n2"表示在文件1中的行号,"n3"、"n4"表示在文件2中的行号。
注意:以上说明指定了两个文件中不同处的行号及其相应的操作。在输出形式中,每一行后面将跟随受到影响的若干行。其中,以<开始的行属于文件1,以>开始的行属于文件2。
11,12d10″表示第一个文件比第二个文件多了第11和12行。
diff log2013.log log2014.log -y -W 50
“|”表示前后2个文件内容有不同
2,4c2,4 的含义是:第一个文件中的第[2,4]行(注意这是一个闭合区间,包括第2行和第4行)需要做出修改才能与第二个文件中的[2,4]行相匹配。
接下来的内容则告诉我们需要修改的地方,前面带 < 的部分表示左边文件的第[2,4]行的内容,而带> 的部分表示右边文件的第[2,4]行的内容,中间的 --- 则是两个文件内容的分隔符号。
diff log2014.log log2013.log -u
--- log2014.log 2012-12-07 18:01:54.000000000 +0800
+++ log2013.log 2012-12-07 16:36:26.000000000 +0800
|
“—“表示变动前的文件,”+++”表示变动后的文件。
diff log2013.log log2014.log -c
2
3
4
5
|
“+” 比较的文件的后者比前着多一行
“-” 比较的文件的后者比前着少一行
“!” 比较的文件两者有差别的行
|
comm命令的参数
-1 不显示只在第1个文件里出现过的列。
-2 不显示只在第2个文件里出现过的列。
-3 不显示只在第1和第2个文件里出现过的列。
comm命令是一个非常简洁的命令,其只有两个参数。不过三个参数也结常要组合使用,我们常用的用法如下:
comm - 12 就只显示在两个文件中都存在的行;
comm - 23 只显示在第一个文件中出现而未在第二个文件中出现的行;
comm - 123 则什么也不显示。
comm找出文件2中有,文件1中没有的行:
cat /etc/dhcpd.conf|grep "fixed-address"|grep -v ^#|awk ‘{print $NF}‘|sed ‘s/;//g‘|sort > /tmp/1.txt
arp -n|grep ether|grep -v eth0|awk ‘{ print $1}‘|sort >/tmp/2.txt
comm -23 2.txt 1.txt
注:两个文件的内容在比较前,一定要进行sort排序。不然输出的结果将是错误的。
方法二:diff命令比较
diff命令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文本比较工具了,diff命令较comm的参数要多。其经常和patch命令组合使用,进行补丁升级。其默认使用的是-a参数,即逐行比较两个文件之间的不同。此处我们要实现想要得到的结果,还需要配合grep和awk实用:
diff 2.txt 1.txt |grep "<"|awk ‘ $1 = " " ‘
注:此处也发现,在使用diff命令进行比较时,也需要预先对经比较的文件进行sort排序,不然输出的结果同样是不正确的。
方法三:awk实现
awk应该算是shell常用命令中的泰山北斗了,几乎很多其他命令能完成的工作,awk都能完成(只不过有些写起来可能比较复杂)。本例中也不例外:
awk ‘NR==FNR{a[$0]++} NR>FNR&&!a[$0]‘ 1.txt 2.txt
找出两个文件之间的相同部分可以使用
awk ‘NR==FNR{a[$0]++} NR>FNR&&a[$0]‘ 1.txt 2.txt
下面的两个语句也可以换成:
awk ‘NR==FNR{a[$0]}NR>FNR{ if(!($1 in a)) print $0}‘ file1 file2 找出文件2中不同的值
awk ‘NR==FNR{a[$0]}NR>FNR{ if($1 in a) print $0}‘ file1 file2 找出两文件中相同的值
注:
1、awk实现时,并不需要事先对两个文件进行sort排序,
2、注意和上两个命令中两个文件的放置顺序是不同的。三种实现方法,文件的顺序一定颠倒,颠倒了,效果就刚好想反了,就变成找出文件1中有文件2中没有的行了。
方法四:grep误人子弟法
网上另外流传一个错误的方法,即通过grep命令实现:
grep -v -f 1.txt 2.txt
经测试,无论我事先是否对两个文件进行sort倒序,此方法输出的结果,发现都是不正确的。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klb561/p/921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