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了几遍之后,对于前几章关于编程的思想的内容,我还能读懂,但是对于后面关于管理的内容,对于我实在是为时尚早,不过,这也正好让我把这本书作为枕边书,需要时随时翻看。
其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
“通常而言,语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适用范围上。一些语言适合做数值处理,小数点后可以精确到原子级,而小数点前则可以表达到宇宙之无穷;另一些语言则适合做图 形处理,它的底层函数库比其它语言可以快上十倍或数十 倍;还有一些语言则适合于做网页,要用它来做一个通讯薄软件都将是史无前人的挑战。
成天讨论这门语言好,或者那门语言坏的人,甚至是可悲的。不但是悲其一叶障目,更要悲叹于那种大愚若智的自得心态。”
一开始学C语言的时候,有人说C很简单,有人说C很难,大家都笑话说,计算机,从入门到放弃。后来又学了C++,Java,相信以后我还要学很多的语言,因为计算机的更替与发展,实在是太快了,现在的世界,社会也是这样,变化的非常快,要想不落伍,就必须不断学习,哪怕学得不好,哪怕一塌糊涂,都不应该放弃学习。语言不一样,那也只是形式不一样,解决问题用的顺序,循坏结构都相通,只要明白最核心的思想,那么我认为学习语言,就可以举一反三。
世界“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作者在软件开发 一线浸淫近十年,回头思考何为开发的本源?这些理论、 方法的本质为何?粗粗一看,这些道理稀松平常,专家教授无数著作早就谈过,还用作者来写吗?其实不然,理论都是从实践而来,但我们学习软件开发的时候,是先掌握这些专家总结的果实,而不是探求本源,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些道理看似都知道,但却没有真正体会上身,在实践中最重要的去应用这些道理,而不是方法。
大多数人看书都希望学到一些招数、方法,能尽快在 工作中用上,这是不错。但要想真正达到更高境界,就必 须明白背后的道理。真正的专家是从根上解决问题的,所 以大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北京大学针对本科生讲物理学,讲 得深入浅出,大受欢迎,就是因为杨先生可以从历史本源 来剖析物理定律公式。
只有招数,不明道理,碰到变化的情况,就束手无策了。而在软件开发中,每个团队、每个项目都不是尽然相同的。明白道理,才能知变通之道。
这是序里面的一大段话,但我认为它直指学习的核心,更是本书的重要之处,我们在不断学习,不断前进的同时,更应该时刻反省自己,对于问题,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越是学的东西高深了,多了,我更应该静下心来归纳,弄清楚事情的本质。现在别人的核心技术我们拿来用,可三十年后,五十年后,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自己的东西,拿出来的时候才硬气,有自己的本事,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
作为一名刚刚开始编程的小白,我以为学计算机就是把书上的代码用键盘码出来,然后再输入输出一些数据,这些最表面,最肤浅的东西。过去我总是学习固定的格式,模仿别人的框架,做一些小改动,甚至还不能称为改动的行为。没有一定点儿属于我的东西,我依赖百度为我解决问题,我想依赖大数据+云计算的解决方式,我总是希望计算机教我如何去做,因为我对问题,对解决问题一无所知,所以当我丢掉那些答案,参考的时候,我不知所措。但是,正如书中写道
编程作为一种行为,只需要知道其逻辑方法就可以了。所谓编程实际上是把一件事情交给计算机去做,你认为这件事该如何做,就用“程序语言”的形式描述给计算 机。如果你原本就不明白如何去做,那么你也不要期望计算机去理解你想要做什么。
计算机只是工具,人的思考,人的逻辑才是关键,像我这样依赖别人的答案解决问题,看起来是懒惰,实际上确实荼毒自己,哪怕自己的脑力有限,也应该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不然以后怎么去找工作,怎么去和别人竞争,怎么做一个有用的人。习主席说,国家的希望在于青年。身为一个大学生,我不仅仅要为自己考虑,更要有大的眼光,大的胸襟,要想着为国家做出贡献,现在的国际形势又紧张了起来,国外对我国高科技核心的打压,对我们大国雄起的阻拦,所以青年就应该扛起青年的责任,哪怕我现在的力量很小,但努力塑造自己,迟早国家会用到我。
以后对于每一次的难关,问题,我都不会轻易地放过自己,放过自己,就是害了自己。每一个程序,都应该从我的脑海里出现,每一段代码,都应该是我亲手敲上的,不论同样的事情再怎么重复,我都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对自己负责,才是正确的方法。
一开始大家去做的时候,都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样子,可随着大家去做,慢慢地,东西的样子就出来了。
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可我相信,当我走到那一步,我就会知道它是什么样子。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kt-xb/p/934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