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问题直觉地利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分析解决问题,但这样的思维模式只能局限与解决问题,
但写的程序却不一定容易维护,不容易扩展,更不容易复用,为了把代码写的易维护、易扩展、易复用,我们很有必要学习设计模式
1.紧耦合和松耦合
利用面向对象的性质,封装、继承、多态
2.单一职责原则:就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3.简单工厂方法
简单工厂模式的实质是由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的参数,动态决定应该创建哪一个产品类(这些产品类继承自一个父类或接口)的实例。
/// <summary>
/// 运算类
/// </summary>
public class Operation
{
private double _numberA = 0;
private double _numberB = 0;
/// <summary>
/// 数字A
/// </summary>
public double NumberA
{
get
{
return _numberA;
}
set
{
_numberA = value;
}
}
/// <summary>
/// 数字B
/// </summary>
public double NumberB
{
get
{
return _numberB;
}
set
{
_numberB = value;
}
}
/// <summary>
/// 得到运算结果
/// </summary>
/// <returns></returns>
public virtual double getResult()
{
double result = 0;
return result;
}
}
/// <summary>
/// 加法类
/// </summary>
class OperationAdd : Operation
{
public override double getResult()
{
double result = 0;
result = NumberA + NumberB;
return result;
}
}
/// <summary>
/// 减法类
/// </summary>
class OperationSub : Operation
{
public override double getResult()
{
double result = 0;
result = NumberA - NumberB;
return result;
}
}
/// <summary>
/// 运算类工厂
/// </summary>
class OperationFactory
{
public static Operation createOperate(string operate)
{
Operation oper = null;
switch (operate)
{
case "+":
{
oper = new OperationAdd();
break;
}
case "-":
{
oper = new OperationSub();
break;
}
}
return oper;
}
}
优点:
工厂类是整个模式的关键.包含了必要的逻辑判断,根据外界给定的信息,决定究竟应该创建哪个具体类的对象.通过使用工厂类,
外界可以从直接创建具体产品对象的尴尬局面摆脱出来,仅仅需要负责“消费”对象就可以了。而不必管这些对象究竟如何创建及如何组织的.
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权利,有利于整个软件体系结构的优化。
缺点:
由于工厂类集中了所有实例的创建逻辑,违反了高内聚责任分配原则,将全部创建逻辑集中到了一个工厂类中;它所能创建的类只能是事先考虑到的,
如果需要添加新的类,则就需要改变工厂类了。
当系统中的具体产品类不断增多时候,可能会出现要求工厂类根据不同条件创建不同实例的需求.
这种对条件的判断和对具体产品类型的判断交错在一起,很难避免模块功能的蔓延,对系统的维护和扩展非常不利;
这些缺点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得到了一定的克服。
使用场景:
工厂类负责创建的对象比较少;
客户只知道传入工厂类的参数,对于如何创建对象(逻辑)不关心;
由于简单工厂很容易违反高内聚责任分配原则,因此一般只在很简单的情况下应用。简单工厂方法
原文:http://blog.csdn.net/richard_rufeng/article/details/38065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