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笔记:
什么是接口:
接口是client端和server端联系起来的部分,一般是Json格式
Json是key-value格式,是一种通用的数据类型
web端测试:界面上的显示,链接是否正确等,一般只能测试正常的流程(按钮不好使,页面布局要考虑,跳转错误)
接口测试:可以测试异常处理,可以测试未开放的web端功能
接口测试实际上就是功能测试
接口测试的方法:
首先要有接口说明文档
接口描述,请求URL,请求方式,参数说明,返回示例
测试工具:
1.get请求可以直接在浏览器访问(注意浏览器需要在页面右键设置编码格式为UTF-8)
http://api.url/api/user/stu_info
这种情况下如何传参数:在请求后面加?key=value如果是多个参数就是?key=value&key=value
2.postman:直接在body里面传参数,也可能接口要求用json格式传参数,都可以设置
有的接口需要传Cookie,要在Header里面加入Cookie(一般情况下postman会自动带Cookie,不用自己手动添加)
3.jmeter:请求,参数化,关联
一些基本概念:
Cookie和Session
Cookie是放在本地的一个键值对,key-value
Session是放在服务端的一个键值对
在本地登录后,Cookie保存在本地, Session保存在服务端
当再次访问的时候,浏览器将Cookie发送到服务端,与session做对比,一致的话,则不需要重新登录
本地的Cookie被清理/过期或者服务端session过期之后,则两边对比不一致,所以需要重新登录(Cookie和Session都是有时效的,是开发设定的,如果没有设定,则没有失效时间)
为什么要添加header
服务器:服务器是一台性能好,布置了一些服务的PC机
HTTP协议:3次握手,4次挥手
HTTP请求:
请求头:额外的信息(浏览器信息,Cookie,需要什么样的数据)(header)
请求体:发送的数据 (body)
post和get请求的区别:
get请求只有请求头,是没有请求体的,它的数据是直接放到URL里面的(post请求是放在body里面的)
两个错误的说法:
1,get请求有长度限制----以前的技术限制,有长度限制,现在已经没有了
2, get请求没有post请求安全----两个请求是一样的,通过抓包都是可以查看到具体封包内容的
接口测试即功能测试:
server端测试
1.业务逻辑
2.正常的按照接口文档操作,比如说,接口文档说必传的参数要传,可以不传的参数试一下不传是否有错误
3.异常的情况,接口文档说必传的参数不传
HTTP请求状态码:
2XX:请求成功
3XX:重定向
4XX:客户端发出去的请求不合法
5XX:服务端服务有问题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zllccc/p/9479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