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程:是受操作系统管理的基本运行单元。
线程:理解为在进程中独立运行的子任务。
注:Windows系统是多任务(进程)操作系统的。
同步是阻塞模式,异步是非阻塞模式。
多线程是异步的。
我的理解:
同步是指两个线程的运行相关的,一个线程要阻塞等待另一个线程运行结束。
异步的意思是两个线程毫无相关,自己运行自己的。
不共享:每次新建一个线程对象即可,默认是不共享的。
共享:在创建需共享变量的多个线程时,传入同一个Runnable 对象,那么新建的线程将执行传入的Runnable 对象的run()方法。具体即为让一个线程执行另一个线程的run()方法。
其中两个可以接受一个 Runnable 对象,即可以把一个Runnable 对象(线程)当做入参传递给另一个线程。
这样,可以让一个线程执行另一个线程的run()方法。这样,执行对应run方法的线程就确定了(传入的线程)。
start()方法:通知“线程规划器”此线程(相关信息和数据)已经准备就绪,等待调用线程对象的run()方法。具体何时调用,全部由系统管理。(执行的线程是系统的新线程,非当前线程)
run()方法:可以直接让系统执行线程对象的run()方法(执行的线程是当前线程)。
否则,只是调用start()方法即可,具体执行由新线程执行。
让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休眠一段时间;
suspend()方法停止,resume()方法恢复。
不足:
可以使用Thread.stop()方法,但不建议,因为这个方法不是安全的,并且已被废弃。
建议使用:interrupt()方法(该方法不会终止一个正在运行的线程,需加入一个判断才可终止线程)
并不是真的立即停止,只是在线程上打了一个停止的标记。具体什么时候停止,还需实际情况观察。(与start方法和run()方法的作用挺像)
注意,停止线程的问题在于线程停止后,不要执行其他代码,所以只要符合这个原则,实际实现可以自己设置。
interrupted()方法:测试当前线程(当前线程)是否已经是中断状态,执行后会将状态标志置清除为false;
isInterrupted()方法:测试线程Thread对象(调用该方法的线程对象所对应的线程,不一定是当前线程。例如在A线程中调用B线程对象的isInterrupted方法 )是否已经是中断状态,不清除状态标志;
参考: interrupt、interrupted 、isInterrupted 区别 - CSDN博客 https://blog.csdn.net/z69183787/article/details/25076033
放弃当前的CPU资源,将它让给其他任务去占用CPU执行时间。
synchronized可在任意对象及方法上加锁。当多个线程执行到该部分代码时,以排队方式进行处理。先判断要执行部分是否被加锁,如果被加锁,表明其他线程正在执行,需等其他线程执行完之后(即解锁),才能自己执行。
参考:Thread.currentThread()与this的区别 - CSDN博客 https://blog.csdn.net/qw222pzx/article/details/79353046
深入了解:可参考对于<对于start()方法和run()方法>这一部分的笔记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buwuliao/p/9538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