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读教材《构建之法》,并参照提问模板,提出5个问题。
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请看这个文章:http://www.cnblogs.com/rocedu/p/5167941.html ,以及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问题。 还有这些要点:
在每个问题后面,请说明哪一章节的什么内容引起了你的提问,提供一些上下文
列出一些事例或资料,支持你的提问。
说说你提问题的原因,你说因为自己的假设和书中的不同而提问,还是不懂书中的术语,还是对推理过程有疑问,还是书中的描述和你的经验(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矛盾?
问题1:我们知道一个软件是针对用户需求而产生的,也就是说软件的最初设计者看到了某些市场需求从而进行软件的开发,这就好像我们学期末做课设一样,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整个设计流程并不会特别难,可当我们真正深入去了解的时候,我们便发现有许多的细节需要考虑,我们要针对不同的用户给出不同的方案,而这些不同的方案便对应一个不同的小应用程序。我们也知道由于计算机其他软硬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那我们的软件要做成什么样才能是一个好的软件呢?或者说要怎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软件市场中让别人注意到我们设计的软件呢?
问题2:当我们真正开发一个软件的时候,我们知道以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做好一个软件的,每个人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人的思想只有在相互碰撞下才能得以进步,这时候我们必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团队,把队伍中每个人的长处集中到一起。然后一起改进缺点与不足。选队友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选择队友的时候应该从哪方面考虑呢?
问题3:看书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开发流程,讲了关于瀑布模型和圆形模型。瀑布模型是在最初就确定了需求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对以后的开发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但是我们知道随着时代以及信息的改变用户的需求也在做相应的变化,这个时候瀑布模型演化为了圆形模型,在这个模型里我们可以随时根据客户的要求更改需求分析。这两个模型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瀑布模型需求明确但不实用;圆形模型实用但需求不明,那我们该如何选择开发流程呢?如何正确的运用这些开发流程呢?
问题4:MSF,即微软解决方案框架,一个微软推荐的解决方案的框架。它教会了我们如何高效的去做一个软件。同时结合MSF团队模型与MSF过程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软件的一些缺陷,然后修复不同的问题,把瀑布模型与螺旋模型进行结合,把它们各自的长处叠加起来。但是我有个疑问,在学校期间可能老师更看重我们学习的过程,而就业之后老板要的是我们做出的结果,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缺乏实战经验有太多的不足,我们该如何更进一步提高呢?
问题5:我们要怎样进行更深层次的对用户心理需求的挖掘呢?从而对用户心里进行把控。
完成以下Git基本操作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Dzwh/p/9610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