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aiys581/
First项目地址:https://git.coding.net/baiys581163com/First.git
借鉴博客及感悟来源:
从2001年开始,一些软件界 的专家开始倡导“敏捷”的价值观和流程,他们肯 定了流行做法的价值(见表6-1左列),但是强 调敏捷的做法(见表6-1右列)更能带来价值。
**1. “敏捷”真的就好吗?现有的做法强调完备的文档,而敏捷的做法并没有完备的文档,只是强调尽快且持续的发布有价值的软件。既然没有完备的文档,那怎么确定自己实现什么功能,又让这个功能完备到什么地步呢?如果持续增加功能,又怎么确定交付时间呢?
程序的质量体现在软件外在功能的质量。衡量软 件的功能,基本的判断可以用“是|否”来判定,例如,一个字 处理软件能否通过拷贝/粘贴与其他软 件传递信息。
**2. 程序的质量就是软件的外在体现?多次运行产生崩溃是否也属于程序的质量?
软件开发过程中有种种依赖关系,有些项目的进 展经常被这些因素打断.软件团队开发的内部模块都不会交付给用户,但 也要注意这些因素对最终软件质量的影响.
**3.软件开发过程中因诸多因素导致的不能按时交付,其中产生的问题应怎么解决?
最后要有一 个角色对QA这件事负责。不但角色要独立,而 且在最后软件发布时,必须得到此角色的签字保 证(SignOff)。
**4.QA是独立分出来的职务,在软件开发过程中,QA是否要进入项目小组工作,既然要对最后软件发布负责,那是否就是说他完全掌握了软件的生杀大权呢?
**5.第16章中关于创新的七个迷思,可以看出创新是好的,而且换代是快速的,尤其是互联网相关的。但是从书中列举的多个IT创新,虽然这个东西留下来了,但最先做这些东西的人或公司几乎都成为了马前卒,那对于这样的结果来说,互联网相关的创新是否多数都会以失败告终,特别在如今这个时代。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baiys581/p/963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