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作业的要求参见【https://edu.cnblogs.com/campus/nenu/2018fall/homework/2101】
过去四年的我和计算机专业并没有什么联系。因为我的本科专业是工业设计,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我开始进行了人生的第二次选择,就业或考研。在我和我父母进行了无数次的交流之后,觉得考研是更好的选择。但在考研的专业选择上,难题又来了。在我父母看来,考研选择计算机专业,毕业之后发展的方向很多。首先,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工作,毕竟技术专业具有很好的就业前景;其次,如果想要考公务员,由很多的单位都招收计算机专业的,选择的空间很大。最终选择了这所学校,选择了这个专业。在我接触到关于计算机专业的信息来说,我明确的知道这一专业并不是人们眼中会只修电脑的。这个专业的主要工作应该是敲代码。从我报考到我正式收到通知书,老实说我依旧很迷茫,很束手无措,不知道是喜悦或是难过。对计算机专业更多的是恐惧,因为它对我来说充满了未知数。可能是因为受到电影或是电视剧的影响,我渐渐的觉得那些精通电脑的人物,那些违法但拥有炫酷技术的黑客真的让人心生羡慕。这种矛盾的心情,在我真正接触计算机专业,真真正正的了解了它之后,一句没有改变。
但是在听我的新室友们讲述了他们的所学,看来他们的网页设计,毕业设计之后,对这个专业有多了一丝丝的兴趣。希望自己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和学习加深之后,我会彻彻底底的爱上这个专业,并且为之努力,为之奋斗。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对这个专业的付出,可以让我得到一点点回报。
虽然我是跨考的学生,但是在漫长的考研学习中,我对计算机专业的知识稍稍有了一些了解,但现在的我与同学们的水平差的太多了,这点我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实操方面也是薄弱的地方。在本科的时候只学习过C语言程序设计,在我看来离真正的编程相差甚远。我离成为一个合格的计算机学生的目标面前,就仿佛是一个幼儿园的水平,无论在专业知识、技能、能力哪个方面都差距很大。能做的只有努力追赶。
在这些方向中,我想选择学术研究,我理解为想要读博。是因为我虽然努力在各个方面共同进步,但是我更喜欢学术型知识胜过实际操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想要出国,所以学术研究是必须经历的路。
说实话,听完老师对这节课作业任务的布置,确实觉得有些害怕了,因为实在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怕自己挂科。但是正如老师所说,自己心知肚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进步,所以无形之间这节课成了压力也成了动力。首先,我会尽快的赶上上这门课应有的基础,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不能混日子;其次,我会用心的真诚的完成自己需要做的,每周的博客书写,软件的编写,在这门课上暂时的目标是不能挂科;最后,在保持不挂科的基础上努力的进步,争取在课程结束时可以达到中等水平,让自己的所学发挥到最大,成为自己在这个专业上最大的助力。
《构件之法》这个书对于软件工程的学习模式给予了很大的创新,读完这本书使我自己对软件工程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我在通读完《构建之法》之后,找出了在读书过程中五个不明白的问题。
从周二的课程上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我就绞尽脑汁的审视我自己。(在不了解班里同学的情况下)这个本事自我觉得有点可笑吧。我所知道的演员,只要是在我所看过的影视作品,无论他在作品中是扮演什么角色,我都会认出来,并可以说出他参演过的作品。我觉得我的这种有点可笑的技能一方面是我看了太多的影视作品,还有对影视作品资讯过多的关注,另一方面我觉得是我对这种信息有很大的兴趣,毕竟兴趣很重要。
我对往届的同学中的一位学长进行了采访。那对问题的回答如下:
(1)他所做的是一个叫食物链匹配的软件,是在该课程中设计出的软件,由于软件的并不完全成熟,所研究的方向过于小众,当时项目的用户比较少,所以能提供给用户的价值一定不多。现在没有人在使用这款软件。
(2)他的建议是不建议我们的团队继续开发,一方面受众人群较少,另一方面涉及到很多的生物学的知识,难度较大。不确定源代码是否还在,他说如果他找到的情况下可以借阅作为参考。
(3)一定在开发前对所要研究的方向进行慎重的选择,避免研究已知资料稀缺,涉及知识面过于广泛的方向。
(4)好好上好这门课,多进行编程实践,认真完成每周的作业,从其他同学处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
答:前面提过,因为我本科专业的缘故,在我的大学四年,我唯一敲过的代码量真的无法给出精确的统计。所谓的敲代码是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上以及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吧。只能进行粗略的统计,约为50多行。
答:所谓理想,就是实现的可能性比起现实情况有一定的差距,并要通过努力得以实现。那么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优秀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然后从事高校的教学科研结构,我认为随着教学科研的深度和高度的增加,需要的代码量只增不少,以我现在所了解的情况,至少要一两万左右。
答:我计划在本课程结束之后,至少可以完成1000行的代码。在我可已熟练正确的敲代码的情况下,我会尽最大的努力练习,争取在能力范围内将代码量最大化。根据我所定下的目标,这些代码量分布在整个学期,每一周应至少完成55.56行代码。
(1)我在阅读完“你为何要来上课并且认真参与”这篇博客,抛开幼儿时期的教育,作为一个有十六年上课经验的我来说,我对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大部分理由是认同的,但是其中有一个理由,由于我的一段学习经历,我只能表示部分认同。首先针对作者提出的1、3、4、5这四个理由,我觉得作者的观点一针见血,指出了当代大学生的问题所在。认真听讲真的很重要,这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认真的开始就为事情开了个好头,得到好的结果的可能性越大。认真的听课才能获得知识;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存在的理由,我认为学校对于学生每一门课的开设,都有这门课程的意义,例如:对我们理科生来说,英语、语文、政治对于身为学生的我们都有一定的作用。我们自身定义的有用或是无用,带有太浓厚的主观情感,而原因只是不想好好上课;我们的说话走路被大人教会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上学所掌握的知识是老师教授的,一门课程的掌握老师的引导和教学的方法、节奏很重要,甚至有时是帮我们解决课程问题的捷径,真的是使我们进步最快的途径之一;聚精会神确实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关于第二点,我有一点点的不认同,我大学的一门的实践课,那堂课的老师给我们订了一本巨贵的书,但是整个一学期的课上没有一点实践,真的是读课文的形式,我真的无法听进去这门课,无法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但是我承认这种情况只是少数个例,由于我亲身的经历,所以我无法全部认同这一点吧。
(2)这一篇的博客让我回想了一下我过去的上学经历,我似乎经历过所有那些不正确的师生关系,这些师生关系有些看似很正常,但这些在教学中不正确的师生关系似乎对学生和老师双方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作者的观点清晰地指出了这些不良的危害,同时提出了在教学中什么才是理想的正确的师生关系。那就是教练与学员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使得师生双方都能很好的调动积极性,双方都受益匪浅。文中同时提到了一种新颖的软件工程的学习方法,叫作“做中学”,还给出了作业的布置,作业的评分机制等的相关内容,我觉得经此方法我的编程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swn321/p/9657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