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第一周的博客作业

时间:2018-10-16 23:53:44      阅读:303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这是现代软件工程课程第一周的博客作业

我在大一时开始搭建、维护和撰写我的独立博客,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来自于《为什么你要写博客》一文,其次则是看到身边的厉害的学长都有独立博客,希望自己能和他们一样优秀。

我一直认为独立博客很好地体现了互联网精神——每个独立个体在自己的域内发布信息、彼此通过 HTTP 和 RSS 等协议交换信息、完全去中心化,既不会被单点故障破坏,也不受制于任何大公司制定的规则(非独立博客常常难以排版、存档、搜索、自动化处理,还面临各种原因的审查)。所以我靠友链和自己维护的 RSS 小工具开心地生活了很久。但是在大二下学期左右的某个时候,我和我关注的不少学长都渐渐不继续写博客了,以至于后来我把博客改成了“个人主页”,曾经的文章仅仅存档到了一个 GitHub repo 里面。我认为我们不愿意继续维护独立技术博客,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 写博客时,假想读者是广泛的互联网上的所有人,因此我总是倾向于写科普风格的内容,比如《密码学科普》。这倒不是坏事,我还是蛮喜欢锻炼自己“把复杂的概念用简单的方式阐述”的能力的,但真的很累,而且对自己和自己的朋友(也就是我最希望受益于我的文字的人)益处很有限。要给我的朋友们分享我的新发现的话,不需要花那么大力气,随便在聊天软件里说一下,大家就能明白了。
  • 如今看博客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不如在 QQ 空间发说说,或者在邮件列表里发邮件的影响力大。如果我精心写了文章,肯定希望用最有效的途径让身边的朋友看到。因此我创建了一个邮件列表,如今会把技术方面的有趣的内容简要地发在里面。
  • 我希望得到反馈和交流!这非常重要。然而独立博客的评论功能如今不太好实现,更别提 anti-spam 或者易用性了。即使是我们社团的技术博客也没什么人评论,不像邮件列表或者社交平台非常容易互动和转发。我觉得转发是很重要的一个需求,但个人博客里面如果经常转别的地方的内容,总感觉怪怪的。
  • 互联网上有太多无用的喧嚣,我自己经常都会感到厌烦。比如搜索一个软件相关的技术问题时,搜索结果很容易充满 CSDN 上初学者们发表的入门级博客,它们对作者可能很有意义,但对互联网实在没什么信息量。我常常觉得在自媒体时代,比起急着说话,可能还是做好知识积累比较重要。每当我读我所敬仰的几位大牛的技术博客,总会惊叹于他们所研究的问题的深度,以及文中体现出的思想之美。我觉得这才叫技术博客,读起来有和对方灵魂交流的畅快感。自己发了一堆讲玩具问题的博客真是没什么意义。

但没有了博客,我也不时担心少了一种让新认识的人快速了解我的过去的途径,所以最近又想尝试恢复了,总之先说到这里吧。

至于我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多数同学或许在意的是我的项目经验和编码能力,我觉得它们确实很有趣,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但我自己更在意的大概是我比较随意的性格。我在很大程度上信奉虚无主义,对什么事情都能比较从容地看待,这使我交到了许多什么都愿意和我放开来聊的朋友,也有几个相见恨晚的知己。遗憾的是因为小时候的种种经历,我不可控制地非常在意“别人会怎么看我”这个问题,所以在社交方面很胆小谨慎,不知道该怎么创造机会和别人搭讪……(只等着比如一起工作这样的机会出现)另外,正如前文提到,我很享受把复杂的概念给别人讲清楚的过程,我小时候就被父母要求注意“把话说清楚”,加上高中时经朋友点拨,开始注意演讲幻灯片的制作技巧,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擅长讲课的人。如果没有喜欢计算机,或许应该去当老师或者写科普书?后者等老了也可以考虑~

现状、经验和计划

在你一生中身体最健康,精力最旺盛的时候,能在大学全职学习和研究,这是少有的机会。请说明一下,你是怎么选择了这个专业的?

我从小就受到家庭的影响,喜欢计算机(以及任何有秩序的东西,比如像素画等)。初中时就开始尝试用程序解决自己的实际需求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深深地被计算机科学所吸引。高中时几乎没怎么好好学习,花了很多力气写程序,做了一些玩具级别的项目。选择大学专业时,家人原本不看好计算机,认为为了今后发展的“宽度”,我应该去信息学院。我研究了信息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培养计划,以及科大的自由转专业制度,决定先不和家人争辩,等大一结束时转专业即可。然后就来了~我觉得我基本上没质疑过自己会走到 CS 这个方向。

离成为一个合格的 IT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技能、能力上还差距哪些?请看这个技能调查表, 从表中抽取 5 - 7 项你认为对你特别重要的技能, 记下①你目前的水平 (用数字 0..9 表示水平, 5 表示能通过面试,9 表示世界一流); ②你想在课程结束后达到的水平 (数字 0..9 表示); ③你计划通过什么手段提高水平 (必须至少列出 5 项)。

  • 软件实现,我还几乎没有接触过需要阅读别人的代码,或者和别人贡献量相近的合作开发的情况。目前的水平应该是 4,我希望能达到 5,因为从我对工业界大牛学长的感觉来看,能通过他的面试、得到认可,就已经很厉害了。通过什么手段?当然是尽量多用轮子、给轮子提 pull request,以及注意在合作项目中不要选我特别擅长的题目,以防我变成项目主力,一个人作出所有决定。
  • 测试,我知道测试很重要,也很欣赏如 SQLite 这样将测试做到极致的软件。但测试是一门艺术,很多时候到底要测试什么?怎么测试?怎样知道测试结果是不是对的?这几个问题是很难回答的。我的实践经验还不足以写出合格的测试,目前水平是 3,希望先达到 4,能写一点点正规的、工业级的测试就好了。我认为这个方面需要去读一读别人的代码和著作,看看对于各种实践中遇到的复杂问题,他们是怎么回答的。
  • 效能分析,最近才第一次真正使用 profiling,优化了我们社团的信息安全大赛平台,避免了在开发前期过早优化。感觉这个经历很有趣,以后要多试一试。目前水平是 4 吧,希望达到 5。
  • 行业洞察力,我马上就想到了博杰,我总是觉得他像一本百科全书一样优秀,整个领域在他的大脑中都很清晰。我的目前水平是 4,希望达到 5。博杰经常给我分享他面试的经历,我很显然还不能通过~希望能像他一样优秀。我觉得这个水平很难用简单的方式提升,可能只能靠多读 paper、多接触实际问题来积累。
  • 项目管理,我很喜欢读《人件》,项目管理真是一门有趣的学问。我经历过的最接近的情况应该是我们一群学生自我管理去参加 iGEM,项目进度一度非常糟糕,幸好我们终于逐渐摸索出了可行的进度管理方案,将一个万行级别的网站开发完了。目前水平是 4,希望达到 5。手段的话,还是在合作项目中注意做这方面的工作,避免像以前一样成为编码主力。

(为什么目前水平都没到 5?因为列出的是我认为自己最需要提升的那些技能)

你为何要来上课并且认真参与

这篇文章我不是很认同,我觉得其中有很多逻辑混乱之处,以下从开头起随手列几个:

  • 认真听讲是一种能力没错,但是不是有益的能力、益处是否比训练它所花费的代价更大呢?没有论证。
  • 认真听讲的能力和认真的能力是两码事。我很容易在工作中进入顺流状态,并且我也知道这对我的生产力意义重大。但我是缺乏认真听讲的能力的,我只能集中精力听我认为高质量的课。所以我就是一个反例,文中说我“基本上就是一个废人了”,我当然是不同意的。
  • “我始终相信老师的整体水平还是优于学生的”,相信没有用,有人还相信地球是平的呢。我以前参加物理竞赛培训时,真真切切地见过质量较低的大学中的老师,只会照本宣科,我提出的关于仪器和实验操作的问题他都答不上来,最搞笑的是他们教室里挂着的实验步骤挂图居然错了,我给他讲了十几分钟,他也不肯相信,只是一味地说“如果你真的这么厉害,印了这么多份的图一下子就能被你发现错误,那你以后拿个诺贝尔奖。”这种老师也无条件优于学生吗?
  • “即使你在工作中,遇到一个你自以为很烂的领导,你也会可以工作中迅速成长。”工作不是白白吃苦、做牛做马的,工作的意义是实现自身价值。文中这句话放到知乎上肯定要被批判一番。

之后没必要评论了,作者搬出了“大学生没有能力讨论此事”的逻辑,这没法反驳。任何辩论都可以靠说对手没资格发言来“取胜”。

我从小到大听课质量都很差,我分析主要原因是这样的:

  • 我不太适应跟着别人的速度思考,尤其是这个速度太慢时。在一对一上课时,我从来没有这个问题。但在一般的班级中,老师毕竟要照顾所有学生,肯定会选择一个较慢的思维速度。强迫自己的速度符合另一个标准是很不舒服的,没有人愿意被强迫以很慢的速度行走(这也是为什么草地上那种使得人每一步只能迈出确定距离的石板被很多人讨厌),适应慢速行走也是一种能力,但它有什么益处呢?或许微乎其微。
  • 有些时候,确确实实存在获取同样的知识的更便捷、更高效、更优秀的渠道。很多老师还在用很多年前的 PPT 讲课,甚至连 PPT 首页上一位任课老师的名字都不改掉。这些 PPT 常常是堆满了文字,和课本没有任何区别(还比课本乱)。CS 领域的一些知识已经有交互式的学习工具了,如果学生能边实践边学习,将会用更少时间(宝贵的青春时光)学得更明白。即使不考虑这些,我想大家都会认同 MIT 等学校开放的公开课质量比国内一些学校的课堂质量高吧?听那些优秀的课也是听课,讲得还更好,还能暂停、回放、搜索特定内容帮助理解,怎么会更差呢?

你在大学中体验到了哪种师生关系,你希望这门课是什么师生关系?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你来说有些困难, 你会怎么样

这篇文章中列出的各种师生关系我应该都遇到过,毕竟从小到大遇到过的老师肯定是很多的。我非常认同健身教练/健身学员这个说法,我以前没听说过这种说法,第一次听到时觉得真是太好了。这个比喻有很多合理之处:

  • 虽然健身教练有资格评价学员,也会对学员提出各种要求,但真正选择接受这个关系和这一切的人是学员自己,他在自己的判断下选择并相信了教练,还付钱给教练。这种信任是之后一切的基础。
  • 如果教练布置的任务或者提出的要求较难达到,学员会向教练指出,并且让教练进一步确认自己应该怎样锻炼。无论教练最终选择坚持自己的决定还是调整,双方都会尝试达成共识再行动,以维护彼此的信任。

我想我也已经回答了第二个问题了~

在工作中,我们要引用文献,参考别人的资料,在别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开发, 这些活动和抄袭、剽窃的区别是什么?请仔细阅读相关文章,并询问老师在这门课中的要求,了解学校对于抄袭的处理规定。

(未完待续……读这篇文章时发现其中布置的作业做起来还需要花点时间,明天继续吧)

第一周的博客作业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SmartHypercube/p/first.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