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从一个更大而又宏观的视角去看
试着剥开皮从几个问题去思考
1中巴战略关系 2 为何港口先交由新加坡公司管理 3 移交中方的必然性以及一带一路的战略影响 4 中国拿下港口的意义以及长期愿景这几个问题任何一个单独拎出来都可以写一个长文,简要点几个要点
一中巴战略关系 我们称之为巴铁友谊,显然是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巴基斯坦的建国历史与印度的战争历程来看,没有中国的背后支援,巴基斯坦被印度亡国的概率是极高的。国与国之间利益至上,这点援助自然不是维系的基础。比如越南,再如朝鲜,几乎亡国之时都是中国志愿军亲自上阵,后来都成白眼狼。而巴对中国的倚靠,以及长期能站在中国一边主要出于几点
:1战争的威胁 2经济的需求。巴基斯坦西侧是伊朗挨着中东强国 和石油富国,还有基地组织大本营的阿富汗,右边是时不时要拿着导弹门口摆摆的阿三,北部是中国和阿三还在争议的克什米尔。而巴基斯坦无资源优势,属于实打实的穷邻居,自然需要一个大靠山来做坐镇。 当然中国很长时间也很穷,不过中国在对外援助上一直很铁,给了巴很大的支援。而60~90年代的中国都无法完全给予巴保障,巴政府有相当长的时间还是选择老美作为靠山,购买武器..选老美就有问题了,因为阿三也是老美的盟友,面对巴印矛盾,老美自然会倾向于阿三,毕竟要用阿三制衡中国。老美的站位对巴不利,巴打心眼里不想跟老美站一块。因此只能希望中国帮忙。所有中国邻国里极少数希望中国越强大越好的国家就是老巴这一家了。庆幸的是,中国的发展没有辜负巴的期待...相比于那些东盟国家心怀鬼胎,中国南海填个岛内心都有疙瘩一下,因为他们是和中国有直接的利益冲突。
而中国之所以会支援巴,最主要也是因为
战略互利。一方面是防印度一家独大,称霸印度洋和南亚,中国必须制衡。而
巴基斯坦简直就是印度的后院,印度往西就是中东,卡在印度的战略上游是印度十分担心的。另一方面,
巴基斯坦是中东的门口,霍尔木兹海峡的边上。而中东又是世界的油桶,如果原油从巴基斯坦取道直接通往中国新疆,再由新疆走国内油道输往全国,这样中国的战略通道就由海上变为陆上,完全不会受制于印度,马六甲,东盟国家以及背后美国的插手,从这一点来说,
对整个东亚格局来说,海权国家的优势将丧失,陆权国家将成为战略主动。所以中国是极其希望能够将巴基斯坦变为自己的触角,成为自家后院。这样整个东亚,南亚,中东的战略格局将彻底改写。而巴基斯坦就能搭上中国的顺风车,提升国民经济以及地区影响力,这样双赢的战略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合作价值。而其
基础就是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大市场,是东亚大陆的核心。

二瓜达尔港口
瓜达尔港将成为中东至中国石油输送管道的起点,把经由阿拉伯海及马六甲海峡长达12000公里的传统路线缩短为2395公里,终点为新疆。当然,对
中国自身的经济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相当于给了中国平添了一个大动脉,其辐射面直接到达南亚、
中东、
非洲。而且,由此也大大减轻对马六甲的依赖,东盟国家也会更加看
中国的脸色行事(因为中国可以走马六甲海运,也会走
巴基斯坦这条铁路,
马六甲周边国家会转入被动)。
瓜达尔的战略价值显然是远高于其经济价值,为何这个港口始建之初03年就得到中国的支持,也是最早注资开建。但是巴基斯坦显然还不想得罪老美,毕竟一直也把老美当靠山。所以就先把40年租期给了新加坡公司,对外说是新加坡公司经验丰富(毕竟人家经营马六甲的) 个人倒是觉得这个公司也知道只是个托盘的。没有中国的需求,这个港口基本废置。。港口能存在的前提就是有相应的容纳需求,比如宁波港,上海港,资源货物得从港口卸下,然后输送到相应地区,所以港口要有配套基础设施还要有配套的需求..不然就成了中转站,然而这个中转站就在霍尔木兹边上,谁没事刚开出来就停那。。而放给中国就完全不同了,中国能把自己的需求结合起来,那么它就成了前沿中转站,在顺便给巴基斯坦修修管道修修路,巴基斯坦自然也是大丰收。而中
国强大起来就必须保障自己有足够多的生命线,所以中国迟早会来接手 只是时间的问题三
必然性前面也讲了,最核心点就是中国抛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以及亚投行的金融圈。说白了,就是中国要建立亚洲经济共同体,
中国很早就是亚洲的核心,现在只不过是重振雄风而已。用陆权理论的观点来看,中国现在在做的就是重振陆权,挑战海权。全球经济的版块在17~18世纪以前一直是由陆权控制的,自美洲大陆的发现开始,海洋贸易逐渐取代陆上的经济,而世界经济的轴心也渐渐西移,欧洲的经济崛起再到美国的繁荣,完全是与海上贸易相关,所以在近四个世纪来,谁掌握了海权,谁就繁荣强盛。像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的霸权轮替。而再往之前,陆权的时代,东方的中国则是核心,依赖与陆上的交通,丝绸之路的重点其实是中国所打造的亚洲,中亚,乃至到欧洲的陆上经济共荣圈,所以盛唐之所以盛,其实是因为中国有资源有市场有消费容量,这一切通过陆上的贸易就能轻松解决。而
海上的成本太高,主要是难以掌控。陆权国家来说,只要保障陆权安全,依托中国的陆上优势这完全不是问题,而要转战海上,海上的线路大多远离中国控制范围。这是难以控制,同时海上贸易对古代中国而言,只是让那些沿海小国收益多。所以中国不理睬但不管控。乃至到明朝,也只是为体现亚洲天朝风范的出使。而明后期,随边疆战事开始,对海上便采取港口限制,这样中国就有精力去解决陆上的问题。这完全是战略性的方案。到清朝,国力衰落,陆权岌岌可危更无暇顾及海上边疆。所以限制港口贸易是有利于陆权的控制减小海上的管控风险。
而现在,随着中国的崛起。亚洲开始成为世界舞台的焦点。而现在的贸易方式和手段依然是以海权为主导。但是维护海权谈何容易,看看老美全球的航母舰队,你就能理解要保障海权的管控力是需要多大的成本,而中国最为亚洲大陆经济的核心体,对外的陆上边界之广,如果还是想依赖从南海为起点的海上力量,不仅要挑战现有的海权霸主老美,还得和沿线所有周边国家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单是自家南海填个岛,就要被老美拉着东盟来轮番挑衅,你要是把海军拉到第二岛链之外,阻力岂不是更大。所以从海上来实现突围,可谓硬碰硬,需要足够的力量和智慧。但是海上必须捍卫,不然将重蹈悲剧。单海上实现难度加大的时候,陆权的复兴必然成为最核心的手段。
所以一带一路的核心不是海上的几条通道,而是无数经由陆上的交通要道,说白了,就是把中国附近国家的经脉全打通,这样所有相关的贸易将重新布局,而亚洲,中亚的乃至欧洲的经济将紧密相连而不受老美的控制。所以“亚投行”倡导的基础建设投资,其实
说白了不是扔钱让你自己修路,而是只能修中国到周边国家的路,这些项目都是要中国自己来规划,所以这个局很大。哪条路往哪开,要开到哪些国家,怎么个通车法都是中国说了算。而这路不仅是中国通一个国家,而是会有终点和起点,这起点是中国,而终点则是中国根据全球利益战略通道来布局。所以可以想见的未来,必然是周边国家互相掐架来讨好中国把路往自己家开。而整个亚洲的规划将由中国来操刀,各位可以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所以亚投行最大一招,直接斩断美国海权优势,同时又可以轻易实现战略经济同盟。在利益面前,美国给不了的,只有中国能给。而其核心就是中国具备亚洲核心的要素。
4前景
瓜达尔港作为战略棋子必然是中国一带一路之下的先锋兵陆权复兴的前哨战,把这个经营好了,对其它国家来说具有示范效应。告诉他们跟中国混是有前途的。而巴铁友谊恰好成为中国对外试验田的第一步。所以无论如何,这个港口将会尽中国全力去营建好。本月习总访巴,巴已经定这个月就将港口开放使用就是极好的证明。而未来来看,它将引起的战略格局变化是会十分显著的,至少能源通道将被极大的分流。
挑战
当然要修港口,还要修中巴道路,只有庞大的配套设施做好了,这港口才活了。所以等真正能用上,估计还得有个好几年。这条高速路从瓜达尔南部直通北部,贯穿巴基斯坦,对巴来说是梦寐以求的经济动脉。而且沿线地区经济贫困,动乱多 ,基地组织势力也多。所以对中国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巴基斯坦迫不及待想把这个问题扔给中国来解决,通过经济来改善区域环境是第一步,更多的接下来是沿线的军事保障。所以中国肯定会驻兵,中国的军事力量势必要介入。这将改变中东力量分配,当然也会引起区域的敏感。幸好中东国家跟中国关系都不错,指不定哪天管道就直接从伊朗修道巴基斯坦直接送到中国去了。
当海权进一步被削落,东盟那些美国小弟们将极大惶恐。而与中国有接壤的国家将极其希望中国进一步打通陆上通道。可以预测下一次中国的棋子就将直接落在东南亚国家上(缅甸是重点),好戏正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