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K近邻法(k-nearest neighbors,KNN)是一种很基本的机器学习方法了,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也会不自主的应用。比如,我们判断一个人的人品,只需要观察他来往最密切的几个人的人品好坏就可以得出了。这里就运用了KNN的思想。KNN方法既可以做分类,也可以做回归,这点和决策树算法相同。
KNN做回归和分类的主要区别在于最后做预测时候的决策方式不同。KNN做分类预测时,一般是选择多数表决法(少数服从多数),即训练集里和预测的样本特征最近的K个样本,预测为里面有最多类别数的类别。而KNN做回归时,一般是选择平均法,即最近的K个样本的样本输出的平均值作为回归预测值。由于两者区别不大,虽然本文主要是讲解KNN的分类方法,但思想对KNN的回归方法也适用。
二、KNN算法三要素
KNN算法我们主要要考虑三个重要的要素,对于固定的训练集,只要这三点确定了,算法的预测方式也就决定了。这三个最终的要素是k值的选取,距离度量的方式和分类决策规则。
对于分类决策规则,一般都是使用前面提到的多数表决法。所以我们重点是关注与k值的选择和距离的度量方式。
对于k值的选择,没有一个固定的经验,一般根据样本的分布,选择一个较小的值,可以通过交叉验证选择一个合适的k值。
选择较小的k值,就相当于用较小的领域中的训练实例进行预测,训练误差会减小,只有与输入实例较近或相似的训练实例才会对预测结果起作用,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是泛化误差会增大,换句话说,K值的减小就意味着整体模型变得复杂,容易发生过拟合;
选择较大的k值,就相当于用较大领域中的训练实例进行预测,其优点是可以减少泛化误差,但缺点是训练误差会增大。这时候,与输入实例较远(不相似的)训练实例也会对预测器作用,使预测发生错误,且K值的增大就意味着整体的模型变得简单。
一个极端是k等于样本数m,则完全没有分类,此时无论输入实例是什么,都只是简单的预测它属于在训练实例中最多的类,模型过于简单。
1.对于距离的度量,我们有很多的距离度量方式,但是最常用的是欧式距离,即对于两个n维向量x和y,两者的欧式距离定义为:
大多数情况下,欧式距离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不需要再去操心距离的度量。
2.当然我们也可以用他的距离度量方式。比如曼哈顿距离,定义为:
3.更加通用点,比如闵可夫斯基距离(Minkowski Distance),定义为:
可以看出,欧式距离是闵可夫斯基距离距离在p=2时的特例,而曼哈顿距离是p=1时的特例。
三、算法的实现(这个机器学习中的,只不过我加了自己的注释 看起来方便)
1.对于未知类别属性的数据集中的每个点依次执行以下操作步骤:
(1)计算已知类别数据集中的点(或者特征向量),之间的距离。
(2)按照距离递增次序排列(用argsort()排序,而不用sort()排序,argsort()是返回的是数值对应得索引,sort()返回得是数值直接排序得结果)。
(3)选取与当前点距离最小哦啊的K个点。
(4)确定前K个点所在得类别得出现频率(一般是建立一个字典,按照 {类别:出现得次数} 组合)
(5)返回前K个点出现频率最高得类别作为当前点得预测分类(一般是对保存频率的字典进行排序,用sorted(),具体用法可查官网:http://www.runoob.com/python/python-func-sorted.html)
(回归的话是返回前k个点的平均值,在这之前一般会对特征向量进行预处理,标准化或者归一化)
import numpy as np datas=np.array([[1,2],[3,4],[5,6],[6,7]]) #数据,现在的数据是一个坐标 lavels=[‘A‘,‘A‘,‘B‘,‘C‘] #种类 #K近邻分类 K-表示与当前点距离最小的K个点 def classify(X,Datas,Lavels,K): datasize=Datas.shpae[0] #获取数据的维度 行数 #距离计算 newdatas=np.tile(X,(datasize,1))-Datas #tile()用来就是把数组沿各个方向复制 #第二个参数是方向上的复制的格式 如果是一个数,横向复制,元组的话,第一个数是纵向复制,第二个是横向复制 distance=(newdatas**2).sum(axis=1)**0.05 #对距离进行排序 sortdistances=distances.argsort() #argsort()不是直接对数值进行排序,是对数值大小对应下的索引进行排序 例如[2,3,1]---[2,0,1] #sort()是对数值直接排序的 classCount={} #是对选取出来K个数据类别进行统计 例如{‘A’:2.‘B’:1} for i in range(k): votelavel=Lavels[sortdistances[i]] #根据上面对数值由小到大对应的索引排序从而选择出来对应的类别 classCount[votelavel]=classCount.get(votelavel,0)+1 #字节的理解这样 #classCount[‘A‘]=0 classCount.get(‘A‘)+1 sortclasscount=sorted(classCount.items(),key=lambda k:k[1],reverse=True) #sorted 可以对所有可迭代的对象进行排序操作 reverse=True 降序 return sortclasscount[0][0] #选取降序之后第一个频率出现最大的种类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hum0ro/p/1012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