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完成的清单分发系统具备完整的功能模块,界面友好美观,具有互动性,极大简化教师分发任务的工作量。能够替代原本一传十的通知,并可以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的方式,自动完成繁琐操作,节省时间。
完成的项目具备完整的班级操作,任务分发。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界面不够友好;预想的很多功能没有实现,不够完备;美化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总体来说,离预期存在很大的差距,实际进展很感人。
张艺琳:本次作为一个PM,说实话,很辛苦。我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前后端交互,也就是所有的代码都要经过我来整理每一个界面的跳转,在此期间我要和每一位小组成员保持默契与交流。在项目开始的时候,我给出了一份数据库的建库建表的代码,这一点得感谢当初机智的自己,否则真不知道整合的时候变量名都不一样真的是可以改到天荒地老,可是躲过了变量名,没躲过建库的密码,大家密码五花八门,最后还是由我一个一个去找。第二个出现的问题就是文件命名的不规范,并且也不给注释说明该函数的功能。这一点没有在事先说清楚,导致找功能代码的时候花费了很多的时间。虽然有不足,但是也有自认为做得好地方,比如我会定时督促小组成员的完成进度,在每一次冲刺要求将自己的完成部分上传至码云,并在群中汇报完成情况,我制作成一张表格,记录着哪些功能由谁完成,以及完成情况。所以大家的付出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谁负责的部分总能及时去修改这一点我觉得也很棒。总之,这次软工项目的开发还是收获满满的。很值得!
林文秀:历经整个软工项目的开发,我收获颇多。首先是团队合作。一个团队的组长在项目开发过程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处应感谢我的小组长;另外小组成员之间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和态度同样极其重要,有能力有态度最好,没能力有态度也可以,没能力没态度拖后腿。这次的团队合作,优秀的小组长以及优秀的成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合作体验。其次是个人能力。在完成自己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了肯定,很高兴,感觉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有了提升。但还是没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很惭愧。接着是课程的收获,在老师的讲解下,学习到了软工项目开发的整个流程,需要考虑的多方面,能应用的理论、方法,对软件工程有了实际的接触。
周彪:一个学期的软件工程下来,有个人作业也有团队作业。相比于自己完成个人作业来说,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可能收获到的东西会更多。团队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有比较多的交流,自己一个人坐的时候可以为所欲为,比较自由,可以随自己怎么做。但是团队合作的时候,因为每个人的任务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关联,所以分配到每个人的任务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时间还有工作过程上的连续,如果其他队员的任务是在我的任务基础上继续扩展的,那我就得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我自己的任务,方便队友继续扩展,如果我在任务截止期的时候才匆匆完成,那留给队友的工作时间就非常有限了,质量上就不可能得到保障。另外因为每个人的编码习惯不同,在交接任务的时候可能也要有适当的解释说明,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要尽可能协同解决,不能说交接过后自己的Bug就不归自己管了,让队友自己瞎琢磨,这样不仅工作混乱,效率低下,整个的合作过程也会变得非常厌烦。未来的编程路上应该还是团队合作的机会比较多,尤其是到了工作岗位上,所以能在软件工程的一学期学习中先提前体会,我觉得对自己来说收获还是蛮大的。
陈瑀:beta阶段给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我解决了alpha阶段存在的文件无法上传的问题。在alpha阶段中,我理解的bug实际上是错误的,提示tomcat启动失败并不是DiskFileItemFactory和ServletFileUpload出现问题,其根本原因是commons-fileupload-1.3.2.jar包没有导入成功,在eclipse中导入jar包时不仅需要通过build path添加jar包,还需要将jar包手动放到WEB-INF的lib目录下,否则会一直提示没有导入对应的包。我还完善了文件的下载功能,使其可以实现在上传文件时可以产生对应文件名字的超链接,用户点击超链接就可以下载对应的上传文件。各个网站上大都有点击超链接下载附件的功能,这个功能的实用性很强,类似于论坛、邮箱等。在beta阶段我不仅学到了新的技术,收获更多的应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自己的心态得放平稳,多跟队友交流,可以减少走弯路的次数,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
侯湘宁:对于beta阶段的工作,对于我个人而言,就没有像之前的alpha阶段疲劳,时间上也比较充足,所以beta阶段我的任务我在很早就把它完成了,由于之前alpha阶段功能完成得差不多了,所以我的任务相对上一个阶段少了很多,在之前的基础上,完成任务基本问题不大(有前面的基础),我们延续着良好的纪律性,做到准时交任务,队内沟通良好,大家都相互理解,相互体谅,遇到分歧理智解决,合作过程无大的争吵,即使有分歧也是讨论解决,采取好的意见,大家也不会有任何怨言。最后我们的项目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些许成就感吧,毕竟是我们大家一起做出来的,花的那些也是值得的了。那其实这个软工的项目让我感触蛮深的,团队合作的力量真的好强大。最后,我觉得软件工程与其他一般课程不同,更加注重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一个项目制作的过程。个人觉得比起单纯的课堂上课有趣太多了,也学习到了更多的东西。那学到的东西并不是语法怎么写,函数,库怎么用,而是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通过这个流程体验到团队开发这一模式,真的是对以后的工作受益匪浅!
成员 | 任务安排 |
---|---|
张艺琳(组长) | 将前后端代码进行整合,实现整个项目的运行,登录模块以及管理员模块,显示教师创建的所有班级 |
林文秀 | 学生通过填写邀请码加入班级,教师可以查看每个班级的学生以及学生查看自己加入的班级 |
周彪 | 师教师创建班级生成班级邀请码,还有创建任务操作学生对任务进行勾选,并自动更新完成情况、教师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 |
陈瑀 | 附件上传下载 |
侯湘宁 | 学生可以查看任务, 教师修改任务截止日期、查看历史任务操作 |
叶崇峻松 | 画ER图,实现学生用户注册模块 |
贾海涛 | 前端部分的设计美化 |
成员 | 工作量比例 |
---|---|
张艺琳(组长) | 18% |
林文秀 | 16% |
周彪 | 17% |
陈瑀 | 15% |
侯湘宁 | 13% |
叶崇峻松 | 7% |
贾海涛 | 14% |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Zhangyilin/p/10136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