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统服务 > 详细

Linux学习笔记(二)

时间:2019-01-23 23:51:17      阅读:232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千算万算没算到,才第二天就断更了,我不该立flag啊。哎,悲催。算了,不管了,继续写笔记了,换一个风格写。昨天虽然看了书不过没时间没电脑写博客,两天的任务量,看来要加班加点了噢。

------------------------------------------------------------------------分割线--------------------------------------------------------------------------

上一次学到了计算机概论中的计算机常用计算单位。OK,笔记开始。

个人计算机架构及相关的组件

CPU

目前计算机的CPU主要供货商是Intel和AMD。现在主流CPU都是双核以上架构。所谓多核心,是在一个CPU封装中嵌入了多个运算核心。

CPU的频率是判断CPU性能的一个指标,是指CPU每秒可以工作的次数。这个应该受到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都能理解。不过不同的CPU不能简单地以频率判断性能。因为其架构、第二层快去、计算器制有可能不同。

CPU工作频率中有两个参数,一个是外频,一个是倍频。CPU在与外设通信时,他们之间频率需要相同,而CPU内部指令周期比其他设备快,所以需要在CPU内部进行加速,所以就有了这两个概念。

外频:CPU与外设通信时的频率。

倍频:CPU加速频率的用到的倍数。

两者相乘就是内频

CPU每次能处理的数据量称为字组大小(word size),字组大小根据CPU的设计有32位和64位。我们现在说计算机为32或64位主要依据CPU解析的字组大小。

内存

个人计算机的内存主要组件是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这种内存只有通电才能记录与使用,断电数据就消失,被称为挥发性内存。

DRAM由于技术更新又有了新代产品,SDRA和DDR SDRAM。其中后者更厉害,更强大。

除了内存之外,个人计算机中还有许多“内存”。如第二层缓存。CPU的数据由内存提供,但是CPU与内存通信需要通过内存控制器,将常用的数据和程序放到CPU内部,CPU就不需要去内存中读取,这就是第二层缓存的设计概念。第二层缓存速度与CPU频率相同,用DRAM无法达到这个频率,所以需要用到静态随机存取内存(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一套写死在主板上内存芯片上的程序。这个内存芯片在没通电也能记录数据,被称为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 ROM)。

写在这个ROM以后,是无法更改的,如果要更新BIOS没有办法。所以现在的BIOS通常卸载Flash或者EEPORM中。

硬盘

硬盘这个我已经了解了,就不多说了。前面还有个显示适配器的,我也了解了,就不多bb了。

这一章的内容我也不多bb了。咳,后面会有详细的说明。

今天结束,。

Linux学习笔记(二)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dru2sky/p/10312071.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