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来说,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是计算机中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比如我们之前使用过的列表就是一种数据结构,在这里我们还会深入学习它。之前也有简单的介绍。
>>> a = [23, 45, 1, -3434, 43624356, 234] >>> a.append(45) >>> a [23, 45, 1, -3434, 43624356, 234, 45]
首先我们建立了一个列表 a
。然后调用列表的方法 a.append(45)
添加元素 45
到列表末尾。你可以看到元素 45 已经添加到列表的末端了。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将数据插入到列表的任何位置,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列表的 insert()
方法。
>>> a.insert(0, 1) # 在列表索引 0 位置添加元素 1 >>> a [1, 23, 45, 1, -3434, 43624356, 234, 45] >>> a.insert(0, 111) # 在列表索引 0 位置添加元素 111 >>> a [111, 1, 23, 45, 1, -3434, 43624356, 234, 45]
具体来说是,插入位置后元素后移,这样保证了插入后新添加元素就是索引的位置。
列表方法 count(s)
会返回列表元素中 s
的数量。我们来检查一下 45
这个元素在列表中出现了多少次。
>>> a.count(45)
2
如果你想要在列表中移除任意指定值,你需要使用 remove()
方法。
>>> a.remove(234) >>> a [111, 1, 23, 45, 1, -3434, 43624356, 45]
现在我们反转整个列表。
>>> a.reverse() >>> a [45, 43624356, -3434, 1, 45, 23, 1, 111]
怎样将一个列表的所有元素添加到另一个列表的末尾呢,可以使用列表的 extend()
方法。(这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直接用“+”连接)
>>> b = [45, 56, 90] >>> a.extend(b) # 添加 b 的元素而不是 b 本身 >>> a [45, 43624356, -3434, 1, 45, 23, 1, 111, 45, 56, 90]
给列表排序,我们使用列表的 sort()
方法,排序的前提是列表的元素是可比较的。
>>> a.sort() >>> a [-3434, 1, 1, 23, 45, 45, 45, 56, 90, 111, 43624356]
你也能使用 del
关键字删除指定位置的列表元素。
>>> del a[-1] >>> a [-3434, 1, 1, 23, 45, 45, 45, 56, 90, 111]
栈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种 LIFO (Last In First Out 后进先出)数据结构。它的意思是最后进入的数据第一个出来。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往一端封闭的管道放入一些弹珠然后取出来,如果你想把弹珠取出来,你必须从你最后放入弹珠的位置挨个拿出来。用代码实现此原理:
>>> a = [1, 2, 3, 4, 5, 6] >>> a [1, 2, 3, 4, 5, 6] >>> a.pop() 6 >>> a.pop() 5 >>> a.pop() 4 >>> a.pop() 3 >>> a [1, 2] >>> a.append(34) >>> a
上面的代码中我们使用了一个新方法 pop()
。传入一个参数 i 即 pop(i)
会将第 i 个元素弹出。请注意,没有push()函数,因为append()函数就能实现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队列,比如售票窗口、图书馆、超市的结账出口。队列是一种在末尾追加数据以及在开始弹出数据的数据结构。与栈不同,它是 FIFO (First In First Out 先进先出)的数据结构。
>>> a = [1, 2, 3, 4, 5] >>> a.append(1) >>> a [1, 2, 3, 4, 5, 1] >>> a.pop(0) 1 >>> a.pop(0) 2 >>> a [3, 4, 5, 1]
我们使用 a.pop(0)
弹出列表中第一个元素。可见栈和队列在代码实现上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出队一个从队首,一个从队尾。
列表推导式为从序列中创建列表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
如果没有列表推导式,一般都是这样创建列表的:通过将一些操作应用于序列的每个成员并通过返回的元素创建列表,或者通过满足特定条件的元素创建子序列。
>>> squares = [] >>> for x in range(10): ... squares.append(x**2) ... >>> squares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注意这个 for 循环中的被创建(或被重写)的名为 x
的变量在循环完毕后依然存在。
使用如下方法,我们可以计算 squares 的值而不会产生任何的副作用:
squares = list(map(lambda x: x**2, range(10)))
等价于下面的列表推导式。
squares = [x**2 for x in range(10)]
上面这个方法更加简明且易读。
列表推导式由包含一个表达式的中括号组成,表达式后面跟随一个 for 子句,之后可以有零或多个 for 或 if 子句。结果是一个列表,由表达式依据其后面的 for 和 if 子句上下文计算而来的结果构成。
例如,如下的列表推导式结合两个列表的元素,且元素之间不相等:
>>> [(x, y) for x in [1,2,3] for y in [3,1,4] if x != y] [(1, 3), (1, 4), (2, 3), (2, 1), (2, 4), (3, 1), (3, 4)]
等同于:
>>> combs = [] >>> for x in [1,2,3]: ... for y in [3,1,4]: ... if x != y: ... combs.append((x, y)) ... >>> combs [(1, 3), (1, 4), (2, 3), (2, 1), (2, 4), (3, 1), (3, 4)]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面两个方法中的 for 和 if 语句的顺序。
列表推导式也可以嵌套。
>>> a=[1,2,3] >>> z = [x + 1 for x in [x ** 2 for x in a]] >>> z [2, 5, 10]
元组是由数个逗号分割的值组成,一般用小括号括起来,也可以省略。
>>> a = ‘Fedora‘, ‘ShiYanLou‘, ‘Kubuntu‘, ‘Pardus‘ >>> a (‘Fedora‘, ‘ShiYanLou‘, ‘Kubuntu‘, ‘Pardus‘) >>> a[1] ‘ShiYanLou‘ >>> for x in a: ... print(x, end=‘ ‘) ... Fedora ShiYanLou Kubuntu Pardus
你可以对任何一个元组执行拆封操作并赋值给多个变量,就像下面这样:
>>> divmod(15,2) (7, 1) >>> x, y = divmod(15,2) >>> x 7 >>> y 1
元组是不可变类型,这意味着你不能在元组内删除或添加或编辑任何值。如果你尝试这些操作,将会出错:
>>> a = (1, 2, 3, 4) >>> del a[0]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tuple‘ object doesn‘t support item deletion >>> a.append(2)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AttributeError: ‘tuple‘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append‘
要创建只含有一个元素的元组,在值后面跟一个逗号。
>>> a = (123) >>> a 123 >>> type(a) <class ‘int‘> >>> a = (123, ) >>> b = 321, >>> a (123,) >>> b (321,) >>> type(a) <class ‘tuple‘> >>> type(b) <class ‘tuple‘>
通过内建函数 type()
你可以知道任意变量的数据类型。还记得我们使用 len()
函数来查询任意序列类型数据的长度吗?
>>> type(len) <class ‘builtin_function_or_method‘> >>> type(print) <class ‘builtin_function_or_method‘>
集合是一个无序不重复元素的集。基本功能包括关系测试和消除重复元素。集合对象还支持 union(联合),intersection(交),difference(差)和 symmetric difference(对称差集)等数学运算。
大括号或 set() 函数可以用来创建集合。注意:想要创建空集合,你必须使用 set() 而不是 {}。后者用于创建空字典,我们在下一节中介绍的一种数据结构。
下面是集合的常见操作:
>>> basket = {‘apple‘, ‘orange‘, ‘apple‘, ‘pear‘, ‘orange‘, ‘banana‘} >>> print(basket) # 你可以看到重复的元素被去除 {‘orange‘, ‘banana‘, ‘pear‘, ‘apple‘} >>> ‘orange‘ in basket True >>> ‘crabgrass‘ in basket False >>> # 演示对两个单词中的字母进行集合操作 ... >>> a = set(‘abracadabra‘) >>> b = set(‘alacazam‘) >>> a # a 去重后的字母 {‘a‘, ‘r‘, ‘b‘, ‘c‘, ‘d‘} >>> a - b # a 有而 b 没有的字母 {‘r‘, ‘d‘, ‘b‘} >>> a | b # 存在于 a 或 b 的字母 {‘a‘, ‘c‘, ‘r‘, ‘d‘, ‘b‘, ‘m‘, ‘z‘, ‘l‘} >>> a & b # a 和 b 都有的字母 {‘a‘, ‘c‘} >>> a ^ b # 存在于 a 或 b 但不同时存在的字母 {‘r‘, ‘d‘, ‘b‘, ‘m‘, ‘z‘, ‘l‘}
从集合中添加或弹出元素:
>>> a = {‘a‘,‘e‘,‘h‘,‘g‘} >>> a.pop() ‘h‘ >>> a.add(‘c‘) >>> a {‘c‘, ‘e‘, ‘g‘, ‘a‘}
字典是是无序的键值对(key:value
)集合,同一个字典内的键必须是互不相同的。一对大括号 {} 创建一个空字典。初始化字典时,在大括号内放置一组逗号分隔的键:值对,这也是字典输出的方式。我们使用键来检索存储在字典中的数据。
>>> data = {‘kushal‘:‘Fedora‘, ‘kart_‘:‘Debian‘, ‘Jace‘:‘Mac‘} >>> data {‘kushal‘: ‘Fedora‘, ‘Jace‘: ‘Mac‘, ‘kart_‘: ‘Debian‘} >>> data[‘kart_‘] ‘Debian‘
创建新的键值对很简单:
>>> data[‘parthan‘] = ‘Ubuntu‘ >>> data {‘kushal‘: ‘Fedora‘, ‘Jace‘: ‘Mac‘, ‘kart_‘: ‘Debian‘, ‘parthan‘: ‘Ubuntu‘}
使用 del
关键字删除任意指定的键值对:
>>> del data[‘kushal‘] >>> data {‘Jace‘: ‘Mac‘, ‘kart_‘: ‘Debian‘, ‘parthan‘: ‘Ubuntu‘
使用 in
关键字查询指定的键是否存在于字典中:
>>> ‘ShiYanLou‘ in data False
dict() 可以从包含键值对的元组中创建字典:
>>> dict(((‘Indian‘,‘Delhi‘),(‘Bangladesh‘,‘Dhaka‘))) {‘Indian‘: ‘Delhi‘, ‘Bangladesh‘: ‘Dhaka‘}
如果你想要遍历一个字典,使用字典的 items()
方法:
>>> data {‘Kushal‘: ‘Fedora‘, ‘Jace‘: ‘Mac‘, ‘kart_‘: ‘Debian‘, ‘parthan‘: ‘Ubuntu‘} >>> for x, y in data.items(): ... print("{} uses {}".format(x, y)) ... Kushal uses Fedora Jace uses Mac kart_ uses Debian parthan uses Ubuntu
许多时候我们需要往字典中的元素添加数据,我们首先要判断这个元素是否存在,不存在则创建一个默认值。如果在循环里执行这个操作,每次迭代都需要判断一次,降低程序性能。
我们可以使用 dict.setdefault(key, default)
更有效率的完成这个事情:
>>> data = {} >>> data.setdefault(‘names‘, []).append(‘Ruby‘) >>> data {‘names‘: [‘Ruby‘]} >>> data.setdefault(‘names‘, []).append(‘Python‘) >>> data {‘names‘: [‘Ruby‘, ‘Python‘]} >>> data.setdefault(‘names‘, []).append(‘C‘) >>> data {‘names‘: [‘Ruby‘, ‘Python‘, ‘C‘]}
试图索引一个不存在的键将会抛出一个 keyError 错误。我们可以使用 dict.get(key, default)
来索引键,如果键不存在,那么返回指定的 default 值:
>>> data[‘foo‘]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KeyError: ‘foo‘ >>> data.get(‘foo‘, 0) 0
如果你想要在遍历列表(或任何序列类型)的同时获得元素索引值,你可以使用 enumerate()
。
>>> for i, j in enumerate([‘a‘, ‘b‘, ‘c‘]): ... print(i, j) ... 0 a 1 b 2 c
你也许需要同时遍历两个序列类型,你可以使用 zip()
函数。请注意,与写成二重循环是不同的。
>>> a = [‘Pradeepto‘, ‘Kushal‘] >>> b = [‘OpenSUSE‘, ‘Fedora‘] >>> for x, y in zip(a, b): ... print("{} uses {}".format(x, y)) ... Pradeepto uses OpenSUSE Kushal uses Fedora
这个例子里我们计算两个矩阵的 Hadamard 乘积。要求输入矩阵的行/列数(在这里假设我们使用的是 n × n 的矩阵)。
#!/usr/bin/env python3 n = int(input("Enter the value of n: ")) print("Enter values for the Matrix A") a = [] for i in range(n): a.append([int(x) for x in input().split()]) print("Enter values for the Matrix B") b = [] for i in range(n): b.append([int(x) for x in input().split()]) c = [] for i in range(n): c.append([a[i][j] * b[i][j] for j in range(n)]) print("After matrix multiplication") print("-" * 7 * n) for x in c: for y in x: print(str(y).rjust(5), end=‘ ‘) print() print("-" * 7 * n)
这里我们使用了几次列表推导式。[int(x) for x in input().split()]
首先通过 input()
获得用户输入的字符串,再使用 split()
分割字符串得到一系列的数字字符串,然后用 int()
从每个数字字符串创建对应的整数值。我们也使用了 [a[i][j] * b[i][j] for j in range(n)]
来得到矩阵乘积的每一行数据。
一般来说,目前我们见到的数据结构已经够用了,不过 Python 中还有一些其它有用的数据结构,可以在这里了解:https://docs.python.org/3/library/datatypes.html。
参考链接:https://www.shiyanlou.com/courses/596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lfri/p/1037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