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八章

时间:2019-03-19 20:36:44      阅读:151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本章讲述了源文件与可执行文件及其转换,用某种编程语言编写的程序就称为源代码,保存源代码的文件称为源文件,计算机只能运行本地代码,程序员键入的源代码,计算机无法直接识别运行,编译器负责转换源代码,每个编写源代码的编程语言,都需要其专用的编译器。

  编译器首先读入代码的内容,再把源代码转换成本地代码,C语言的源文件扩展名为”.c”,源文件比较简单,通俗易懂。但是源代码不能直接运行,因为CPU只认识本地代码的程序,所以需要翻译成本地代码。所以不同语言编写出来的代码都最后会翻译为本地代码才能运行,而本地代码如同乱码。而转换成本地代码的过程需要编辑器,编辑器负责转换源代码,不同编辑器有不同运行环境,编辑器有许多种。

  所有种类编辑器翻译出来的本地代码都会在其对应的CPU下运行。但是仅靠编辑器是无法得到可执行文件,还需要连接器,把多个目标文件(编译后的文件)生成一个EXE文件。EXE文件的内容又分为配置信息、变量组和函数组。当程序加载到内存后又分两个组,栈和堆。栈是用来存储函数内部临时的变量,以及函数调用时所用的参数的内存区域。堆是用来存储程序运行时的人一数据及对象的内存领域。后面讲了库文件和DLL文件以及如何到倒入库

《程序是怎样跑起来的》第八章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2510789361gx/p/10560982.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