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MySQL的常用命令进行分类汇总、命令介绍、举例说明,如转载或引用请在醒目位置放上本文连接。
本文可作为常用工具收藏,如对您略有帮助请点赞??????支持!
由于SQL属于类B的语言,不区分大小写,为了便于阅读,本文所有SQL命令,均使用小写,勿喷??。
常用命令分类:
服务层面:包含服务的启动、关闭等,通俗的说是进入MySQL之前,在终端输入、与MySQL有关的命令;
数据库层面:包含数据库的建立、删除等;
数据表层面:包含表的建立、属性修改等,属于项目前期数据表设计相关的命令;
数据层面:包含数据的增、删、改、查,属于常用的命令;
一、服务层面命令(简要的,不涉及端口、安全性等参数)
1、启动、停止、重启MySQL服务:
# win系统 >net start mysql # 启动 >net stop mysql # 停止 # ox系统,如果提示找不到命令,可直接进入安装目录的bin文件夹内运行命令 $ mysql.server start # 通过brew安装的MySQL 启动 $ mysql.server stop # 停止 $ mysql.server restart # 重启 # Linux系统,如果提示找不到命令,可直接进入安装目录的bin文件夹内运行命令 $ path_mysql/init.d/mysqld start # 启动 path_mysql是指安装路径 $ path_mysql/init.d/mysqld stop # 停止 $ path_mysql/init.d/mysqld restart # 重启 # 通过service 操作 $ service mysqld start # 启动 $ service mysqld stop # 停止 $ service mysqld restart # 重启
2、首次安装,启动配置服务,win系统参考这里
# ox系统 $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3、首次登陆(新安装,未进行配置)
# win系统 >mysql -hlocalhost -uroot # ox系统 $mysql -uroot
4、登陆
mysql -u(用户名) -p(密码) # (密码)可省略,回车后再输入,如不省略,注意-p和密码间没有空格 例如:mysql -uroot -pmypasswd
5、导出/导入数据库文件(待更新)
二、数据库层面
1、操作命令
命令 | 简写 | 具体含义 |
? | \? | 显示帮助信息 |
clear | \c | 明确当前输入语句 |
connect | \r | 连接到服务器,可选参数为数据库和主机 |
delimiter | \d | 设置语句分隔符 |
ego | \G | 发送命令到MySQL服务器,并显示结果 |
exit | \q | 退出MySQL |
go | \g | 发送命令到MySQL服务器 |
help | \h | 显示帮助信息 |
notee | \t | 不写输出文件 |
\p | 打印当前命令 | |
prompt | \R | 改变MySQL提示信息 |
quit | \q | 退出MySQL |
rehash | \# | 重建完成散列 |
source | \. | 执行一个SQL脚本文件,以一个文件名作为参数 |
status | \s | 从服务器获取MySQL的状态信息 |
tee | \T | 设置输出文件,并将信息添加到所有给定的输出文件 |
use | \u | 用另一个数据库 |
charset | \C | 切换到另一个字符集 |
warning | \W | 每个语句之后显示警告 |
nowarning | \w | 每个语句之后不显示警告 |
2、常用命令
mysql>show databases; # 查看已有的数据库 mysql>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 # 创建数据库 mysql>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 dafault character set utf8; # 创建字符编码为utf8的数据库 mysql>show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 # 显示新创建的数据库信息 mysql>alter database [] default character set gbk collate gbk_bin; mysql>删除 mysql>use []; mysql>show database();
参考资料:《MySQL数据库入门》
(以下待更新)
该模型应用于数据库设计中的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E-entry,实体,是指设计的主体、对象等;
R-relationship,关系,是指设计的主体之间的联系,关系也是一种数据;
一个实体对应数据库中的一个数据表;
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多对多关系;
一、数据库基本操作:
1.数据库概念: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其本身可看作电子化的文件柜,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查找等操作。
2.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程序(如MySQL)对数据库进行管理,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可以管理多个数据库。
3.数据表的每一行内容称为一条记录,每一列的列名称为字段。
4.常见的数据库有:Oracle、SOL server、DB2、MongoDB、MySQL等;
5.数据库登录(MySQL):
首先启动MySQL服务:
service mysql start 启动服务
service mysql stop 停止服务
service mysql restart 重启服务
service mysql status 查看服务状态
登录mysql的几种方式(假设主机为hostname,用户为root,密码为abc):
mysql -u root -p 回车后输入密码即可
mysql -uroot -pabc
mysql -h hostname -u root -p
六、数据类型:
MySQL支持的数据类型有:整数类型、浮点数类型、定点数类型、日期和时间类型、字符串类型和二进制类型。
整数型:TINYINT,SMALLINT,MEDIUMINT,INT,BIGINT;
浮点数和定点数类型:FLOAT,DOUBLE,DECIMAL(M,D);
日期与时间类型:YEAR,DATE,TIME,DATETIME,TIMESTAMP;
字符串和二进制类型:CHAR,VARCHAR,BINARY,VARBINARY,BLOB,TEXT,ENUM,SET,BIT;
七、数据库基本操作:
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 (结尾的分号;)
查看数据库:
show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查看创建的数据库信息)
show databases; (查看所有数据库)
进入/使用数据库:
use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
删除数据库:
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 (删除要慎重!!!)
八、数据表基本操作
创建数据表:
create table 表名 (
字段名1 数据类型 [完整性约束条件],
字段名2 数据类型 [完整性约束条件],
字段名3 数据类型 [完整性约束条件],
..........
)
如:创建表的字段id,则括号内容为:
id int auto_increment primary key not null,
显示数据表:
show create table 表名; (显示新创建表的基本信息)
show tables; (显示所有数据表)
desc 表名;(显示表的详细信息)
删除数据表:
drop table 表名;(慎重!!!)
修改表名:
alter table 原表名 rename to 新表名;
修改表中字段名:
alter table 表名 change 原字段名 新字段名 新数据类型;
修改表中字段的数据类型:
alter table 表名 modify 字段名 数据类型;
添加字段:
alter table 表名 add 新字段名 数据类型 [约束条件];
删除字段: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字段名;(慎重!!!一般使用逻辑删除)
九、数据表中数据的基本操作:
添加数据:
insert into 表名(字段名1,字段名2,....) values(值1,值2,.......); (值与字段必须一一对应)(支持多条记录同时添加,逗号隔开)
更新/更改数据:
update 表名 set 字段名1=值1,字段名2=值2,.... where 条件;(如不加条件,则默认所有记录的该字段均修改)
查看表中数据:
select 字段名1,字段名2,...... from 表名;(如要查看所有数据:select * from 表名,也可以使用where进行条件查看)
删除数据:
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如无条件,则删除所有记录)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wendaobiancheng/p/9070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