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系统服务 > 详细

Linux学习笔记

时间:2019-03-24 23:09:12      阅读:191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1、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功能
现代计算机是由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可提供高速大规模数据运算的电子设备。
    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
    CPU:中央处理器,提供高速逻辑运算。可比喻为加工厂,将内存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加工,输出最终产品。
    RAM:内存,提供硬盘与CPU之间高速数据交换的区域。可比喻为运输卡车,将硬盘中的数据提供给CPU进行处理加工,将CPU产生的结果传输给硬盘存储。内存越大相当于卡车吨位越大,每次运输的数据量越多,效率越高。内存中的数据掉电后会丢失。
    ROM:存储器,如硬盘、优盘、磁盘等存储介质,用以存储数据。可比喻为仓库,为CPU运算提供存放原料及最终产品的地方,硬盘越大,可存储的数据越多。ROM中的数据掉电后不会丢失。
    IO:输入输出设备,最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等,最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
    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提供了计算机所必须的硬件环境,但最终计算机能提供哪些方面的运算是由软件系统提供的,操作系统用以提供用户基础的软件环境,直接驱动硬件,将用户的输入转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如UNIX,Linux,Windows等。应用软件提供丰富多样的计算机应用,如WORD,EXCEL等。

2、操作系统内核及其功能

1、管理进程:内核负责创建和销毁进程, 并处理它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输入和输出),不同进程间通讯(通过信号,管道,或者进程间通讯原语)对整个系统功能来说是基本的,也由内核处理。 另外, 调度器, 控制进程如何共享CPU,是进程管理的一部分。更通常地,内核的进程管理活动实现了多个进程在一个单个或者几个CPU 之上的抽象。

2、管理内存:计算机的内存是主要的资源, 处理它所用的策略对系统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内核为所有进程的每一个都在有限的可用资源上建立了一个虚拟地址空间。内核的不同部分与内存管理子系统通过一套函数调用交互,从简单的malloc/free对到更多更复杂的功能。

3、文件系统:Unix 在很大程度上基于文件系统的概念;几乎Unix中的任何东西都可看作一个文件。内核在非结构化的硬件之上建立了一个结构化的文件系统,结果是文件的抽象非常多地在整个系统中应用。另外,Linux 支持多个文件系统类型,就是说,物理介质上不同的数据组织方式。例如,磁盘可被格式化成标准Linux的ext3文件系统,普遍使用的FAT文件系统,或者其他几个文件系统。

4、设备控制:几乎每个系统操作终都映射到一个物理设备上,除了处理器,内存和非常少的别的实体之外,全部中的任何设备控制操作都由特定于要寻址的设备相关的代码来进行。这些代码称为设备驱动。内核中必须嵌入系统中出现的每个外设的驱动,从硬盘驱动到键盘和磁带驱动器。内核功能的这个方面是本书中的我们主要感兴趣的地方。

5、网络管理:网络必须由操作系统来管理,因为大部分网络操作不是特定于某一个进程: 进入系统的报文是异步事件。报文在某一个进程接手之前必须被收集,识别,分发,系统负责在程序和网络接口之间递送数据报文,它必须根据程序的网络活动来控制程序的执行。另外,所有的路由和地址解析问题都在内核中实现。

3、常见Linux发行版及其区别与联系

Debian:
Ubuntu
Knopix
Slackware:
SuSE
Red Hat:
Fedora
Centos

所有Linux都基于Linux内核,根据各组织各自对系统的理解,对Linux内核进行编译,加入某些自己组织所特有的软件包,打包编译为二进制系统提供给客户。

4、开源协议及其区别

GPL:GPL的出发点是代码的开源/免费使用和引用/修改/衍生代码的开源/免费使用,但不允许修改后和衍生的代 码做为闭源的商业软件发布和销售。
LGPL:LGPL是GPL的一个为主要为类库使用设计的开源协议。和GPL要求任何使用/修改/衍生之GPL类库的的软件必须采用GPL协议不同。LGPL 允许商业软件通过类库引用(link)方式使用LGPL类库而不需要开源商业软件的代码。
BSD:BSD开源协议是一个给于使用者很大自由的协议。基本上使用者可以”为所欲为”,可以自由的使用,修改源代码,也可以将修改后的代码作为开源或者专有软件再发布。
Apache:该协议和BSD类似,同样鼓励代码共享和尊重原作者的著作权,同样允许代码修改,再发布(作为开源或商业软件)

5、Linux的哲学思想

Linux系统的哲学思想是一切皆文件。Linux系统中所有设备、文件、可执行程序、文件夹均以文件形式进行表示。

6、Linux的目录结构及目录结构命名规定

Linux的目录结构是以/为根目录,依次往下所形成的倒树形结构。
/bin:
    bin是Binary的缩写, 这个目录存放着最经常使用的命令。

/boot:
    这里存放的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一些连接文件以及镜像文件。

/dev :
    dev是Device(设备)的缩写, 该目录下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设备,在Linux中访问设备的方式和访问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

/etc:
    这个目录用来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

/home:
    用户的主目录,在Linux中,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一般该目录名是以用户的账号命名的。

/lib:
    这个目录里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连接共享库,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里的DLL文件。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

/lost+found:
    这个目录一般情况下是空的,当系统非法关机后,这里就存放了一些文件。

/media:
    linux系统会自动识别一些设备,例如U盘、光驱等等,当识别后,linux会把识别的设备挂载到这个目录下。

/mnt:
    系统提供该目录是为了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的,我们可以将光驱挂载在/mnt/上,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光驱里的内容了。

/opt:
 这是给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摆放的目录。比如你安装一个ORACLE数据库则就可以放到这个目录下。默认是空的。

/proc:
这个目录是一个虚拟的目录,它是系统内存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root:
    该目录为系统管理员,也称作超级权限者的用户主目录。

/sbin:
    s就是Super User的意思,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

/srv:
     该目录存放一些服务启动之后需要提取的数据。

/sys:

 这是linux2.6内核的一个很大的变化。该目录下安装了2.6内核中新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 sysfs 。

sysfs文件系统集成了下面3种文件系统的信息:针对进程信息的proc文件系统、针对设备的devfs文件系统以及针对伪终端的devpts文件系统。
该文件系统是内核设备树的一个直观反映。

当一个内核对象被创建的时候,对应的文件和目录也在内核对象子系统中被创建。

/tmp:
    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一些临时文件的。

/usr: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类似于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录。

/usr/bin:
    系统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usr/sbin:
    超级用户使用的比较高级的管理程序和系统守护程序。

/usr/src:
    内核源代码默认的放置目录。

/var:
    这个目录中存放着在不断扩充着的东西,我们习惯将那些经常被修改的目录放在这个目录下。包括各种日志文件。

/run:
    是一个临时文件系统,存储系统启动以来的信息。当系统重启时,这个目录下的文件应该被删掉或清除。如果你的系统上有 /var/run 目录,应该让它指向 run。

Linux学习笔记

原文:https://blog.51cto.com/14222361/2368294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