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vm简单结构图
1、jvm内存对象分配整体流程:
1、类加载子系统和方法区
类加载子系统负责从文件系统或者网络中加载Class信息,加载的类信息存放于一块称为方法区的内存空间。除了类的信息外,
方法区中可能还会存放运行时常量池信息,包括字符串字面量和数字常量(这部分常量信息是Class文件中常量池部分的内存映射)。
2、java堆
堆空间在jvm启动的时候即根据设置(后续 jvm参数调优)创建,是java程序中最主要的内存工作区域。堆空间是所有线程共享的。
jvm分配对象,一般来说,new个新对象,都是分配在堆空间的。其实这也不是绝对的,存在部分对象的分配是在栈上以及TLAB中。
对象分配流程图:
上图:如果开启栈上分配,JVM会先进行栈上分配,如果没有开启栈上分配或则不符合条件的则会进行TLAB分配,如果TLAB分配不成功,再尝试在eden区分配,如果对象满足了直接进入老年代的条件①,那就直接分配在老年代。
①:大对象可直接进入老年代
大对象是指需要大量的连续的内存空间的java对象,典型的例子就是N长的字符串和数组。大对象在分配的时候,很纠结,很可能会出现提前触发GC来获取到足够的连续的空间来分配他们。JVM提供了一个值参数: -XX:PreteenureSizeThreshold参数,让对象大于这个参数时直接进入老年代分配。这样做,可以避免年轻代Eden和两个Survivor区域发生大量的内存复制,提高效率。
2.1、栈上分配
在JVM中,堆是线程共享的,因此堆上的对象对于各个线程都是共享和可见的,只要持有对象的引用,就可以访问堆中存储的对象数据。虚拟机的垃圾收集系统可以回收堆中不再使用的对象,
但对于垃圾收集器来说,无论筛选可回收对象,还是回收和整理内存都需要耗费时间。
如果确定一个对象的作用域不会逃逸出方法之外,那可以将这个对象分配在栈上,这样,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就可以随栈帧出栈而销毁。在一般应用中,不会逃逸的局部对象所占的比例很大,
如果能使用栈上分配,那大量的对象就会随着方法的结束而自动销毁了,无须通过垃圾收集器回收,可以减小垃圾收集器的负载。
JVM允许将线程私有的对象打散分配在栈上,而不是分配在堆上。分配在栈上的好处是可以在函数调用结束后自行销毁,而不需要垃圾回收器的介入,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栈上分配的技术基础:
一是逃逸分析:逃逸分析的目的是判断对象的作用域是否有可能逃逸出函数体。关于逃逸分析的问题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
二是标量替换:允许将对象打散分配在栈上,比如若一个对象拥有两个字段,会将这两个字段视作局部变量进行分配。
只能在server模式下才能启用逃逸分析,参数-XX:DoEscapeAnalysis启用逃逸分析,参数-XX:+EliminateAllocations开启标量替换(默认打开)。选项-XX:+PrintEscapeAnalysis查看逃逸分析的筛选结果。
注意:在部分JDK1.6版本和后续的JDK版本(64位系统)中,-client参数已经不起作用了,Server模式成为唯一
2.2、TLAB分配
TLAB的全称是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即线程本地分配缓存区,这是一个线程专用的内存分配区域。 由于对象一般会分配在堆上,而堆是全局共享的。因此在同一时间,可能会有多个线程在堆上申请空间。因此,每次对象分配都必须要进行同步(虚拟机采用CAS配上失败重试的方式保证更新操作的原子性),
而在竞争激烈的场合分配的效率又会进一步下降。JVM使用TLAB来避免多线程冲突,在给对象分配内存时,每个线程使用自己的TLAB,这样可以避免线程同步,提高了对象分配的效率。 TLAB本身占用eEden区空间,在开启TLAB的情况下,虚拟机会为每个Java线程分配一块TLAB空间。参数-XX:+UseTLAB开启TLAB,默认是开启的。TLAB空间的内存非常小,
缺省情况下仅占有整个Eden空间的1%,当然可以通过选项-XX:TLABWasteTargetPercent设置TLAB空间所占用Eden空间的百分比大小。 由于TLAB空间一般不会很大,因此大对象无法在TLAB上进行分配,总是会直接分配在堆上。TLAB空间由于比较小,因此很容易装满。比如,一个100K的空间,已经使用了80KB,
当需要再分配一个30KB的对象时,肯定就无能为力了。这时虚拟机会有两种选择,第一,废弃当前TLAB,这样就会浪费20KB空间;第二,将这30KB的对象直接分配在堆上,保留当前的TLAB,
这样可以希望将来有小于20KB的对象分配请求可以直接使用这块空间。实际上虚拟机内部会维护一个叫作refill_waste的值,当请求对象大于refill_waste时,会选择在堆中分配,
若小于该值,则会废弃当前TLAB,新建TLAB来分配对象。这个阈值可以使用TLABRefillWasteFraction来调整,它表示TLAB中允许产生这种浪费的比例。默认值为64,
即表示使用约为1/64的TLAB空间作为refill_waste。默认情况下,TLAB和refill_waste都会在运行时不断调整的,使系统的运行状态达到最优。
如果想要禁用自动调整TLAB的大小,可以使用-XX:-ResizeTLAB禁用ResizeTLAB,并使用-XX:TLABSize手工指定一个TLAB的大小。 -XX:+PrintTLAB可以跟踪TLAB的使用情况。一般不建议手工修改TLAB相关参数,推荐使用虚拟机默认行为。
3、java栈
每一个java虚拟机线程都有一个私有的java栈,一个线程的java栈在线程创建的时候被创建,java栈中保存着帧信息,
java栈中保存着局部变量、方法参数,同时和java方法的调用、返回密切相关。
4、垃圾回收
垃圾回收系统是java虚拟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垃圾回收器可以对方法区、java堆和直接内存进行回收。其中,java堆是垃圾收集器的工作重点。和C/C++不同,java中所有的对象空间释放都是隐式的,也就是说,java中没有类似free()或者delete()这样的函数释放指定的内存区域。对于不再使用的垃圾对象,垃圾回收系统会在后台默默工作,默默查找、标识并释放垃圾对象,完成包括java堆、方法区和直接内存中的全自动化管理。
5、执行引擎
执行引擎是java虚拟机的最核心组件之一,它负责执行虚拟机的字节码,现代虚拟机为了提高执行效率,会使用即时编译(just in time)技术将方法编译成机器码后再执行。
Java HotSpot Client VM(-client),为在客户端环境中减少启动时间而优化的执行引擎;本地应用开发使用。(如:eclipse)
Java HotSpot Server VM(-server),为在服务器环境中最大化程序执行速度而设计的执行引擎。应用在服务端程序。(如:tomcat)
Java HotSpot Client模式和Server模式的区别当虚拟机运行在-client模式的时候,使用的是一个代号为C1的轻量级编译器,
而-server模式启动的虚拟机采用相对重量级,代号为C2的编译器.
C2比C1编译器编译的相对彻底,服务起来之后,性能更高JDK安装目录/jre/lib/(x86、i386、amd32、amd64)/jvm.cfg文件中的内容,
-server和-client哪一个配置在上,执行引擎就是哪一个。如果是JDK1.5版本且是64位系统应用时,-client无效。
--64位系统内容
-server KNOWN
-client IGNORE
--32位系统内容
-server KNOWN
-client KNOWN
注意:在部分JDK1.6版本和后续的JDK版本(64位系统)中,-client参数已经不起作用了,Server模式成为唯一
二、对象分代结构
JVM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堆分成几个不同的结构区域,一般来说是分为:新生代(young)、老年代(old)、永久代(permanent)。
2.1、为什么要进行分代
堆内存是虚拟机管理的最大的一块内存区域,也是垃圾回收最为频繁的区域。程序运行时的所有对象实例都在这里保存。内存分代管理就是为对象的内存分配和销毁回收提高效率。试想一下,如果不进行分代划分,所有的对象都放在一起,那些新生的和一些 生命周期很长的都在一起,每次进行GC的时候,都必须得扫描遍历全部的对象,这个过程是十分耗费资源的,会严重的影响GC的效率。
有了内存的分代,会大大提升垃圾回收的效率。新生成的对象在新生代中分配内存,经过几次的垃圾回收依然存活下来的就存放到老年代中,永久代中存放静态属性以及类信息等。新生代中的对象,生命周期最短,相对的来说GC的频率就很高。老年代的生命
周期较长,不需要进行频繁的内存回收。永久代基本不需要进行回收操作。当然了,回收机制是可以根据不同代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垃圾回收算法的。
2.2、内存分代
JVM将内存分为新生代(Eden、Survivor:From和To)、老年代以及永久代。永久代中主要存放静态变量、常量以及类信息等,基本不进行垃圾回收。新生代和老年代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区域。
内存的分代示意图如下:
2.2.1、新生代
新生代是程序运行过程中,大部分新生成的对象分配的区域。新生代对象,生命周期很短,垃圾回收相当的频繁,一般,一次的垃圾回收,能回收掉70-90的空间,回收效率很高。
新生代分为三块:一块较大的Eden区和两块较小的Survivor区(两块大小相同),默认的大小比率为8:1:1,划分的目的是因为Hotspot采用复制算法来回收新生代,设置这个比率充分利用内存空间,减少浪费。
Eden区分配新生成的对象(大对象出外,上面有提及),当Eden区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分配新对象的时候,出发一次minor GC。
程序运行中,To区域始终需要保持空状态,对象保存在Eden和From区域。新生成对象首先是存放在Eden区域的,当触发Minor GC的时候,将Eden中幸存对象拷贝到From区域中并且年龄加1,然后检查To区域已有
对象是否可达可用,如若不需要了,对其进行一次清理,幸存的对象年龄加1。将From区域的对象拷贝过来,最后交换From与To的名称。保持To区域的空。
2.2.2、老年代
新生代young中,经过了多次的GC后还能幸存下来的对象(具体的多少次,可进行设置阈值控制,默认15),进入老年代中。老年代中的对象,生命周期长,GC的频率低,并且回收的效率上也相对较低。
2.2.3、永久代
永久代中存储的是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等数据。一般不进行GC。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eric-fang/p/9004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