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相比数量,规模更重要。
毫无疑问,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是快速积累经验最好的办法。
相对于项目的数量,项目的规模更加重要。项目的规模是可以比较容易判断的。实际服务用户的数量,参与工程实施的各类人员的数量,都可以反应出项目规模的大小。
为什么更应该追求项目的规模呢?因为项目的规模越大,可能遇到的各种架构问题就会越多,你能从中学到的东西自然也会越多。
2.当你接到一个小需求,在一个已有的项目上面,增加一个小功能,比如就是数据库的CRUD的操作。你可能觉得很无聊,没啥技术含量,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可能错失了一个更好的理解系统,精进经验的机会。我刚开始接到的几乎都是很小的需求,有一段时间,甚是无聊。后来,有一个前辈跟我聊,他说你要学会由点及面的去了解系统,半年之后,你对系统的理解程度肯定会更全面,深刻,后面有大需求的时候,你才有可能hold得住。
1.按照劳动法规定,996 工作制下只有拿到当前工资的 2.275 倍,才在经济账上不吃亏。
什么是 996.ICU?工作 996,生病 ICU。
996工作时长,相当于比965的人一个月多12个工作日。
2.技术岗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特别的关键,如果一个员工愿意主动接手更有挑战的事情,只要能力差距不是特别大,一般主管都会愿意给予尝试的机会,这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3.其实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很有可能最重要的不是你在什么职位,多高的级别,最重要的是你做了什么,你有什么作品,这个作品无论是公司级的,还是在圈子里,社会上众所周知的,只有这样的人群其实是最不用担心的。
4.对于刚刚毕业两三年的同学来说,真的不要急于赚钱,更重要的是自身的成长。
试想,如果晚上7点下班,8点到家,8点到10学习两个小时,在娱乐一个小时到十一点,准备睡觉。
所以,还有梦想的年轻人,不要着急大把的时间仍在加班上。
5.一个人废掉,最隐秘的方式就是忙到没时间成长。
1.林迪效应。林迪效应是指,对于一些不会自然消亡的东西,比如一种技术、一个想法,它们的预期寿命和它们目前已经存在的时间成正比。即它每多生存一段时间,它的剩余预期寿命就会增加一点。已经流传10年的书将再流传10年;流传了2000年的书籍还将流传更多时间,以此类推。
1.80年代初的时候、70年代末的时候,那时想嫁人一定要“三转一响”(三转,自行车,缝纫机,手表。一响,收音机。),人们认为那样很幸福。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升级,消费生活水准会提高,但这不是唯一的幸福。我还是认为人的幸福是来自于精神的幸福、自己的价值所在。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expiator/p/1061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