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一、 概述
功能:将源端产生的数据包(分组)一路送达到目的机
1. IP协议:
2. 路由选择协议:
3. 其他协议
源机和目的机之间的网络
二、IP技术
IP的任务:提供一种尽力而为(best-effort)地把数据从源端传输到接收方的方法
被路由的协议
分类:A、B、C、D、E
A类
B类
C类
D类:组播;E类:科研
保留地址
子网规划
主/边界路由器
目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按位与,得到网络地址,即路由表的查找路口
从主机位借位来创建子网,把大网络划分为小网络
IP寻址与MAC寻址比较
路由器处理过程
过程
IP报文
协议版本:
报头长度:
区分服务:
数据报总长度:
数据报标识号:
标志、分片偏移:
生存时间:
用户协议:
报头校验和:
源、目的IP地址:
数据报选项:
填充:和选项一起,构成32的整数倍
WireShark:报文抓取工具
IPv6
解决目标:
IPv6地址
表示:
地址分类
特殊地址
链路本地地址——单播地址
只用在链路—本地中(Link-Local)
本地链路地址由两大部分构成
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
怎么做到即插即用?
InterfaceID由三种方式生成
DHCPv6: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IPv6分组
基本报头、拓展报头和上层协议的关系
IPv6的过渡技术
隧道技术
翻译/转换技术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zxj-262410/p/10620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