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P编程是利用“类”和“对象”来创建各种模型来实现对真实世界的描述,使用面向对象编程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它可以使程序的维护和扩展变得更简单,并且可以大大提高程序开发效率 ,另外,基于面向对象的程序可以使它人更加容易理解你的代码逻辑,从而使团队开发变得更从容。
面向对象的几个核心特性如下
Class 类:一个类即是对一类拥有相同属性的对象的抽象、蓝图、原型。在类中定义了这些对象的都具备的属性(variables(data))、共同的方法
方法:类中定义的函数
构造方法
析构函数
私有方法
属性
实例变量
类变量
私有属性
class People(object): # 定义一个类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 构造方法:当类的一个对象被创建时会立即调用,实例化时做类的初始化工作 self.name = name # 实例变量(静态属性):作用域为实例本身 self.age = age def __del__(self): # 析构函数:在实例释放、销毁时执行,用于做一些收尾工作 pass def __sleep(self): # 私有方法 print(‘%s is sleeping‘ % self.name) def eat(self): # 类的方法(动态属性) print(‘%s is eating‘ % self.name) species = ‘human‘ # 类变量:在实例中没有相应变量时调用类属性 p1 = People(‘A person‘, ‘30‘) # 对 People 类进行实例(People 的实例(对象))
Object 对象:一个对象即是一个类的实例化后实例,一个类必须经过实例化后方可在程序中调用,一个类可以实例化多个对象,每个对象亦可以有不同的属性,就像人类是指所有人,每个人是指具体的对象,人与人之前有共性,亦有不同
Encapsulation 封装:在类中对数据的赋值、内部调用对外部用户是透明的,这使类变成了一个胶囊或容器,里面包含着类的数据和方法
Inheritance 继承:一个类可以派生出子类,在这个父类里定义的属性、方法自动被子类继承(代码的重用)
单继承:只有一个父类
多继承:有多个父类
继承顺序:Python 2.7: 经典类:深度优先,新式类:广度优先
Python 3.X:均为广度优先
class People(object): # 定义一个新式类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class Male(People):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weight): # 重构父类的构造方法 super(Male, self).__init__(name, age) # 继承父类的构造方法 self.weight = weight
class People: # 定义一个经典类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class Male(People):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weight): # 重构父类的构造方法 People.__init__(self, name, age) # 继承父类的构造方法 self.weight = weight
Polymorphism 多态:多态是面向对象的重要特性,简单点说:“一个接口,多种实现”,指一个基类中派生出了不同的子类,且每个子类在继承了同样的方法名的同时又对父类的方法做了不同的实现,这就是同一种事物表现出的多种形态。
class Animal(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talk(self): pass class Cat(Animal): def talk(self): print(‘%s: Meow!‘ % self.name) class Dog(Animal): def talk(self): print(‘%s: woof,woof‘ % self.name) def animal_talk(obj): # 一个接口,多种形态(接口重用,实现多态) obj.talk() c1 = Cat(‘A cat‘) d1 = Dog(‘A dog‘) animal_talk(c1) # 不同子类同一个调用方法 animal_talk(d1)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dbf-/p/10649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