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过程:根据业务逻辑从上到下写垒代码
面向对象:对函数进行分类和封装,让开发“更快更好更强...”
概念:发过程中最常见的操作就是粘贴复制,即:将之前实现的代码块复制到现需功能处。
优点是:极大的降低了写程序的复杂度,只需要顺着要执行的步骤,堆叠代码即可。
缺点是:一套流水线或者流程就是用来解决一个问题,代码牵一发而动全身。
应用场景:一旦完成基本很少改变的场景,著名的例子有Linux內核,git,以及Apache HTTP Server等。
优点是:解决了程序的扩展性。对某一个对象单独修改,会立刻反映到整个体系中,如对游戏中一个人物参数的特征和技能修改都很容易。
缺点:可控性差,无法向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流水线式的可以很精准的预测问题的处理流程与结果,面向对象的程序一旦开始就由对象之间的交互解决问题,即便是上帝也无法预测最终结果。于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游戏人某一参数的修改极有可能导致阴霸的技能出现,一刀砍死3个人,这个游戏就失去平衡。
应用场景:需求经常变化的软件,一般需求的变化都集中在用户层,互联网应用,企业内部软件,游戏等都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大显身手的好地方。
概念:就是将内容封装到某个地方,以后再去调用被封装在某处的内容。
(1)直接调用
1 class Foo: 2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3 self.name=name 4 self.age=age 5 obj1=Foo(‘liang‘,18) 6 print(obj1.name,end=‘ ‘)#直接调用obj1对象的name属性 7 print(obj1.age)#直接调用obj1对象的age属性 8 obj2=Foo(‘li‘,73) 9 print(obj2.name,end=‘ ‘) 10 print(obj2.age)
结果如图所示:
(2)通过self间接调用被封装的内容
1 class Foo: 2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3 self.name=name 4 self.age=age 5 def detail(self): 6 print(self.name)#直接调用对象的name属性 7 print(self.age) 8 obj1=Foo(‘liang‘,18)#将obj1中的数据传给self参数 9 obj1.detail() 10 obj2=Foo(‘li‘,73) 11 obj2.detail()
结果如图所示
将多个类共有方法提取到父类,子类仅需继承父类而不必一一实现每个方法
注:除了子类和父类的称谓,你可能看到过 派生类 和 基类 ,他们与子类和父类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1、Python的类可以继承多个类,Java和C#中则只能继承一个类
2、Python的类如果继承了多个类,那么其寻找方法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
(1)当类是经典类时,多继承情况下,会按照深度优先方式查找
(2)当类是新式类时,多继承情况下,会按照广度优先方式查找
(3)当前类或者父类继承了object类,那么该类便是新式类,否则便是经典类
1 class Family(object): #定义Family父类 2 def talk(self): #定义父类的方法 3 print("Family can talk.") 4 class Son1(Family): #定义Fanily父类的一个子类,同时是Son1类的父类 5 def talkC(self): 6 print("Son1 can talk Mandarin.") 7 class Son2(Son1): #类似上 8 def people(self): 9 print("Son2 are clever and diligent.") 10 class sson3(Family): #定义Family父类的一个子类 11 def talkA(self): 12 print("sson3 can talk English.") 13 14 S = Son2() #定义父类的子类的子类 15 ss = sson3() #定义父类的子类 16 S.talk() #调用继承Person类的方法 17 ss.talkA() #调用本身的方法 18 S.people() #调用本身的方法
结果如图所示
概念:多态指同一个实体同时具有多种形式,在赋值之后,不同的子类对象调用相同的父类方法,产生的执行结果不同。
1 import abc 2 class Animal(metaclass=abc.ABCMeta): #同一类事物:动物 3 @abc.abstractmethod#修饰器,声明类方法 4 def talk(self): 5 pass 6 class People(Animal): #动物的形态之一:人 7 def talk(self): 8 print(‘say hello‘) 9 class Dog(Animal): #动物的形态之二:狗 10 def talk(self): 11 print(‘say wangwang‘) 12 class Pig(Animal): #动物的形态之三:猪 13 def talk(self): 14 print(‘say aoao‘) 15 peo = People() #创建People类的对象peo 16 dog = Dog() #创建Dog类的对象dog 17 pig = Pig() #创建Pig类的对象pig 18 peo.talk() #分别使用各种的方法 19 dog.talk() 20 pig.talk()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xiayiLL/p/1072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