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的内核主要分为渲染引擎和JS引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浏览器内核可以分为这四种:Trident(IE)、Gecko(火狐)、Blink(Chrome、Opera)、Webkit(Safari)。这里面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可能就是 Webkit 内核了,Webkit 内核是当下浏览器世界真正的霸主。
页面加载过程
浏览器渲染过程
主要分为三步:
1. 解析
注意:
渲染过程中,如果遇到 <script>就停止渲染,执行 JS 代码。因为浏览器渲染和 JS 执行共用一个线程,而且这里必须是单线程操作,多线程会产生渲染 DOM 冲突。JavaScript的加载、解析与执行会阻塞DOM的构建,也就是说,在构建DOM时,HTML解析器若遇到了JavaScript,那么它会暂停构建DOM,将控制权移交给JavaScript引擎,JavaScript引擎运行完毕,浏览器再从中断的地方恢复DOM构建。
JS文件不只是阻塞DOM的构建,它会导致CSSOM也阻塞DOM的构建。因为不完整的CSSOM是无法使用的,如果JavaScript想访问CSSOM并更改它,那么在执行JavaScript时,必须要能拿到完整的CSSOM。
解决方案:这是为什么建议把<script>标签放到<body>的最后面的原因。如果不放在最后,也可使用defer或者async属性,异步加载js文件。二者的区别是:async会在下载完之后立即执行;而defer会等到DOM Tree解析完成之后再去执行。
2. 构造Rendering Tree(回流)
3. paint(绘制)
参考文章:前端开发这么多年,你真的了解浏览器页面渲染机制吗? | 技术头条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charliePU/p/10749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