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存储管理

时间:2019-05-19 12:12:31      阅读:137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1. 试述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层次。为什么要配置层次式的存储器?
        答: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层次从上自下依次分为:寄存器、缓存、内存、磁盘、磁带5层。为了更好的性能。
      2. 简述不同编译、链接、装载与地址定位过程。
        答:
        • 编译:把预处理完的文件进行一系列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优化后产生相应的汇编代码文件,是程序构建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复杂的部分之一。
        • 汇编:将汇编代码根据指令对照表转变成机器可以执行的指令,一个汇编语句一般对应一条机器指令。
        • 链接:将多个目标文件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可执行文件。
      3. 什么是逻辑地址、物理地址?什么是静态地址重定位、动态地址重定位?
        答:在程序装入过程中随即进行的地址变换方式称为静态地址映射或静态重定位。
           动态地址映射是指在程序执行期间,随着每条指令和数据的访问,自动地、连续地进行映射。
      4. 固定分区管理的缺点是什么?
        答:有内部碎片,对内存的使用不充分,活动进程的最大数目是固定的。
      5. 简述固定分区存储管理和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的区别
        答:(1)固定分区存储管理:分区大小是事先固定的,因而可容纳作业的大小受到限制,而且当用户作业的地址空间小于分区的存储空间时,造成存储空间浪费。 
        (2)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不是预先将内存划分分区,而是在作业装入内存时建立分区,使分区的大小正好与作业要求的存储空间相等。这种处理方式使内存分配有较大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内存利用率。但是随着对内存不断地分配、释放,操作会引起存储碎片的产生
      6. 某系统采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储器,在主存分配情况如图所示时,有4个作业要求装入主存,它们各自所需的主存空间为:J1:8KB,J2:15KB,J3:30KB,J4:115KB,系统不允许移动。
        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按2341的作业顺序装入,描述作业装入内存的过程。

        技术分享图片

存储管理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zzj520/p/10888660.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