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Docker容器引擎runC执行框架

时间:2019-05-27 20:09:36      阅读:137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http://www.sel.zju.edu.cn/?p=840

 

深入理解Docker容器引擎runC执行框架

1 简介

根据官方的定义:runC是一个根据OCI标准创建并运行容器的CLI tool。

Docker就是基于runC创建的,简单地说,runC是Docker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容器的创建,运行,销毁等等操作最终都将通过调用runC完成。下面我们将演示如何使用runC,以最精简的方式创建并运行一个容器。

1.1 利用runC运行busybox容器

下载并编译runC

 

 

创建容器的根文件系统

 

 

利用runC的spec命令创建默认的配置文件config.json,其中包含了创建一个容器所需的所有配置信息

 

 

利用runC运行busybox容器

 

 

可以看到,容器成功运行,此时我们打开另一个终端观察容器的运行状态

 

 

事实上,runc run是一个复合命令,它包含了容器的创建runc create,启动runc start以及在退出之后对容器进行的销毁runc delete,从演示的角度看它是最为直观的。但是如果想要深入理解runC内部的实现机制,将容器的创建,启动,销毁三个步骤分开,显然会让整个过程的分析更为简单和易于接受

下面我们就将结合源码,对整个容器技术最为核心的部分进行探究—— 容器是如何创建并启动的

2 源码分析

首先,我们来对runC的整体代码结构做一个宏观的把控:

 

 

可以看到在runC的顶层目录中,有着一系列形如create.gostart.gorun.go…的go文件,它们和runC的子命令,例如runc create...runc start...runc run是一致的。 另外,在顶层目录中还有一个名为libcontainer的子目录。对于Docker项目的发展历史有所了解的同学应该都知道,libcontainer曾经是Docker中最为核心的包,容器的创建,删除等一系列工作,最终都是交由它来完成的。

这样一来,runC的代码结构就非常清晰了。我们知道,runC是符合OCI标准的容器运行时。不难猜出,它本质上是对libcontainer的一层薄薄的封装。它会先读取符合OCI标准的容器配置,再将其转换成与libcontainer兼容的格式,最后将转换后的配置交由libcontainer来完成具体的工作。

2.1 容器创建

 

 

create.go的工作主要分为如下两部分:

  1. 将容器配置从config.json文件加载到内存中,保存在一个类型为*specs.Spec (Spec即为OCI标准的容器配置在内存中的表现形式)的结构体中
  2. 调用startContainer()完成容器的创建工作,值得注意的是runc run , runc create以及runc restore最终都将调用该函数,只是第三个参数不同而已,对于runc create,该参数为CT_ACT_CREATE,表示首次创建容器。接下来程序的执行路径将因该参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startContainer的工作由如下三部分组成:

  1. 从参数中获取容器的id,例如对于命令runc create abc ,则获取的id即为abc
  2. 调用createContainer ,根据spec中Container相关的内容,调用libcontainer 创建容器对象,且容器的状态设置为Stopped。此时的容器仅仅只是一个内存中的数据结构,并没有与之对应的进程
  3. 创建runner对象并调用相应的run方法,该对象会将spec中的Process转换成libcontainer兼容的模式,并对容器的IO进行配置

 

 

run方法的工作同样由三部分组成:

  1. 将OCI标准的进程配置specs.Process转换为符合libcontainer格式的进程配置libcontainer.Process
  2. 调用setupIO对进程的IO进行配置,因为IO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会在另外的文章中详细叙述
  3. 根据startContainer配置参数的不同,调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容器的创建,运行或者恢复,本文我们只讨论CT_ACT_CREATE这种情况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将OCI格式的配置,不管是Container还是Process都转换成了libcontainer要求的格式。接着我们将深入libcontainer,真正完成容器实例的创建工作。

 

 

Start方法仅仅只是对start的一个封装并且会在容器状态为Stopped时(即新建容器时),创建一个路径为/run/runc/$ID/exec.fifo的管道文件,它的作用我们会在后文中详细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start方法的第二个参数对容器的状态进行了判断。事实上,命令runc createrunc exec的代码的执行路径是类似的,它俩共享了大部分的代码。因此,这里我们需要对容器的状态进行判断,如果容器的状态为Stopped说明接下来应当进行容器的创建,否则应当在已有容器中exec一个新进程。

 

 

start方法的工作也可以分为如下三部分:

  1. 调用newParentProcess创建parentProcess 对象
  2. 调用parentProcessstart方法,它真正完成容器进程的创建以及初始化工作
  3. 如果isInit参数为true,则说明执行的命令为runc create,更新容器状态为Created,并且如果定义了hooks(回调函数),则还需要执行PostStart类型的hook函数。否则,如果执行的命令为runc exec,则更新容器状态为Running

 

 

newParentProcess首先创建了一个名为init的管道,它一方面会在创建容器时给容器的初始化进程传输容器的配置信息,另一方面它也会用于runC和容器进程之间的同步。

之后,它会调用commandTemplate创建容器初始化进程的运行模板,如下所示:

 

 

从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出,环境变量也是runC进程和容器初始化进程之间进行交互的一种重要方式。上文中的init 管道的信息就是通过环境变量的方式从runC传递给容器初始化进程的。

到这里,我们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另一个问题:c.initPath应该就是容器初始化进程的二进制文件的路径,那么它是一个独立于runC的二进制文件么?它又是放在哪的呢?事实上,c.initPath在上文初始化Container对象时会被初始化为/proc/self/exe,而c.initArgs被设置为init ,因此我们创建子进程的过程其实相当于执行了runc init这条命令。

如果执行的命令为runc create,还需要将前文提到的exec.fifo这个管道同样以环境变量的形式传递到容器初始化进程中。最后,调用newInitProcess将所有配置都填充至结构体initProcess中。

 

 

initProcess结构的start方法真正完成了容器进程的创建,并通过init管道协助其完成初始化工作。该方法首先调用p.cmd.Start()创建一个独立的进程,执行命令runc init。接着通过init管道将容器配置p.bootstrapData写入管道中。然后再调用parseSync()函数,通过init管道与容器初始化进程进行同步,待其初始化完成之后,执行PreStart Hook等一些回调操作。最后,关闭init管道,容器创建完成。

runC端在创建容器时所做的工作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下面我们来看看runc init,也就是容器初始化进程具体完成了哪些工作。

 

 

作为容器的初始化进程,必须先通过init管道获取配置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显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从环境变量中获取与runC进程进行交互的管道的信息,包括init管道。对于runc create还有管道exec.fifo,即上方代码中的fifofd。紧接着,调用函数newContainerInit,创建用于初始化的接口对象initer,该函数的代码如下:

 

 

该函数的作用非常明显,从init管道中读取容器配置,解析至initConfig中。对于runc create,创建linuxStandardInit结构,将各种配置信息写入其中。最后,调用该结构的Init方法真正对容器进行初始化。

 

 

Init方法真正完成了对容器的初始化工作,它会对容器的网络,路由,hostname等一系列属性进行配置。这些工作一般都是直接通过系统调用设置完成的,因此我们就不再细述了。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描述容器初始化进程和其父进程,也就是runC进程的同步过程。

我们都知道,每个容器都有自己的根文件系统,到目前为止我们依然还是宿主机文件系统的视角,那么文件系统根目录的切换是在哪里进行的呢?答案是显然的,prepareRootfs

 

 

prepareRootfs先对容器的Mounts和Dev等信息进行配置,之后再调用syncParentHooks,通过init管道向runC进程发送procHooks信号。runC进程接收到procHooks信号之后,执行容器的PreStart Hook回调函数,再通过init管道给容器初始化进程发送信号procResume,通知其继续执行。可见容器的PreStart Hook是在根目录尚未切换之前执行完成的。最终,调用chroot函数,切换根目录。至此,容器的文件系统切换完毕。

在文件系统准备完成之后,Init方法还会对Console, hostname等属性进行配置。当一切就绪之后,调用syncParentReady通过init管道通知runC进程,获取响应之后,关闭init管道,同步结束,准备开始执行用户指定的容器进程。

不过在找到了用户指定的容器程序在容器文件系统的执行路径之后,初始化进程又打开了我们之前多次提到的exec.fifo这个管道,并且往里面写入了一个字节,之后才执行Exec系统调用,切换到用户程序。既然exec.fifo是一个管道,那么我们在这一端写入之后,就必须有消费者在另外一端进行读取,否则写进程就会一直处于阻塞状态。

事实上,此处对exec.fifo管道的写阻塞正是runc createrunc start执行流的分界点。容器的创建工作,在容器初始化进程往exec.fifo管道进行写操作的那一刻,就全部结束了。

2.2 容器启动

相对于容器的创建,容器的启动就非常简单了

 

 

当我们执行runc start命令时,我们首先会获取相应容器的状态。显然,只有状态为Created的容器才是合法的,此时需要调用容器的Exec方法。

 

 

Exec方法仅仅只是对exec的简单封装。而exec方法的工作很简单,找到exec.fifo管道的路径,打开它,并调用readFromExecFifo从管道中将容器初始化进程从另一端写入的字节读出。一旦管道中的数据被读出,容器内的初始化进程将不再被阻塞,紧接着将完成Exec系统调用,容器初始化进程将被切换为用户指定的程序。到此为止,一个容器真正启动成功。

可是这一路分析下来,似乎并没有对容器的namespace进行配置的操作?事实上,子进程runc init的执行流在进入Go语言的运行时之前,会被包/runc/libcontainer/nsenter劫持,先去执行一段C代码。这段C代码同样会从init管道中读取容器的配置,主要是namespace的路径,clone flag等等,并根据这些配置,调用setns系统调用,将容器进程加入到合适的namespace中。之后再进入Go的运行时,完成上文所述的各种初始化操作。

3 总结

简而言之,runC创建容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技术分享图片
1. runc create命令加载文件config.json中容器的配置并转化为与libcontainer兼容的模式
2. libcontainer根据配置创建Container以及ParentProcess对象
3. Parentproces创建runc init子进程,中间会被/runc/libcontainer/nsenter劫持,使runc init子进程位于容器配置指定的各个namespace内
4. ParentProcessinit管道将容器配置信息传输给runc init进程,runc init再据此进行容器的初始化操作。初始化完成之后,再向另一个管道exec.fifo进行写操作,进入阻塞状态
5. 执行runc start命令,从管道exec.fifo中读取上一个步骤写入的字节。runc init进程不再阻塞,执行Exec系统调用,切换至用户指定的容器进程,容器真正创建并启动完成

注:

  1. 文中源码对应的runC版本为v1.0.0-rc5,commit:4fc53a81fb7c994640722ac585fa9ca548971871
  2. 文中引用的代码因文章效果做了部分删减,详细的源码注释参见我的Github

参考文献

Docker容器引擎runC执行框架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yxzh/p/10932657.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