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网站分类: 面试经典 > python
希望此文可以长期更新并作为一篇Python的面试宝典。每一道题目都附有详细解答,以及更加详细的回答链接。此篇是概念篇,会更新面试题代码篇。
(一)、这两个参数是什么意思:*args,**kwargs?我们为什么要使用它们?
答:如果我们不确定往一个函数中传入多少参数,或者我们希望以元组(tuple)或者列表(list)的形式传参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args(单星号)。如果我们不知道往函数中传递多少个关键词参数或者想传入字典的值作为关键词参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kwargs(双星号),args、kwargs两个标识符是约定俗成的用法。
另一种答法:当函数的参数前面有一个星号*号的时候表示这是一个可变的位置参数,两个星号**表示这个是一个可变的关键词参数。星号*把序列或者集合解包(unpack)成位置参数,两个星号**把字典解包成关键词参数。
代码辅助理解:
(二)、谈一谈Python的装饰器(decorator)
装饰器本质上是一个Python函数,它可以让其它函数在不作任何变动的情况下增加额外功能,装饰器的返回值也是一个函数对象。它经常用于有切面需求的场景。比如:插入日志、性能测试、事务处理、缓存、权限校验等。有了装饰器我们就可以抽离出大量的与函数功能无关的雷同代码进行重用。
有关于具体的装饰器的用法看这里:装饰器 - 廖雪峰的官方网站
(三)、简要描述Python的垃圾回收机制(garbage collection)
Python中的垃圾回收是以引用计数为主,标记-清除和分代收集为辅。
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Python的GC机制,点击这里:[转载]Python垃圾回收机制--完美讲解!
(四)、Python多线程(multi-threading)。这是个好主意吗?
Python并不支持真正意义上的多线程,Python提供了多线程包。Python中有一个叫Global Interpreter Lock(GIL)的东西,它能确保你的代码中永远只有一个线程在执行。经过GIL的处理,会增加执行的开销。这就意味着如果你先要提高代码执行效率,使用threading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当然如果你的代码是IO密集型,多线程可以明显提高效率,相反如果你的代码是CPU密集型的这种情况下多线程大部分是鸡肋。
想要深入详细了解多线程,点击这里:详解Python中的多线程编程_python
想了解一下IO密集和CPU密集可以点击这里:CPU-bound(计算密集型) 和I/O bound(I/O密集型)
(五)、 说明os,sys模块不同,并列举常用的模块方法?
官方文档:
另一种回答:
os模块负责程序与操作系统的交互,提供了访问操作系统底层的接口。sys模块负责程序与Python解释器的交互,提供了一系列的函数和变量用户操作Python运行时的环境。
一些常用的方法:
一些常用的用法示例:
想要了解更详细的使用请访问:os和sys模块 - 君醉
(六)、什么是lambda表达式?它有什么好处?
简单来说,lambda表达式通常是当你需要使用一个函数,但是又不想费脑袋去命名一个函数的时候使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匿名函数。
lambda表达式一般的形式是:关键词lambda后面紧接一个或多个参数,紧接一个冒号“:”,紧接一个表达式。lambda表达式是一个表达式不是一个语句。
想更加详细的了解Python中的Lamdba表达式可以点击这里:Lambda 表达式有何用处?如何使用? - Python
(七)、Python中pass语句的作用是什么?
pass语句不会执行任何操作,一般作为占位符或者创建占位程序
(八)、Python是如何进行类型转换的?
Python提供了将变量或值从一种类型转换为另一种类型的内置方法。
(九)、Python里面如何拷贝一个对象?
Python中对象之间的赋值是按引用传递的,如果要拷贝对象需要使用标准模板中的copy
(十)、__new__和__init__的区别。
总结:__new__方法在__init__方法之前被调用,并且__new__方法的返回值将传递给__init__方法作为第一个参数,最后__init__给这个实例设置一些参数。
想要更加详细的了解这两个方法,请点击:Python中的__new__及其用法
(十一)、Python中单下划线和双下划线分别是什么?
想要更加详细的了解这两者的区别,请点击:Python中的下划线(译文)
(十二)、说一说Python自省。
自省就是面向对象的语言所写的程序在运行时,所能知道对象的类型。简单一句话就是运行时能够获得对象的类型。比如:type()、dir()、getattr()、hasattr()、isinstance()
想要完整的理解Python自省,请点击:Python自省(反射)指南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fuchen9527/p/10990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