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P294页第5、7题。
画出示意图并给出结果。
像考试一样写答题方式。
5.对磁盘存在如下5个请求,假如当前磁头位于1号柱面,试分析对这5个请求如何调度可使得磁盘的旋转圈数最少?
答:按照次序5、3、2、1、4进行调度可使磁盘的旋转圈数最少。平均用1/2周定位,再加上1/4周读出记录,总处理时间=1/2+1/4+1/2+1/4+1+1/2+1/4+1=4.25圈。
7.假定一个磁盘有200个柱面,编号为0一199,在完成了磁道125外的请求后,当前正在磁道143处为一个请求服务。若请求队列的先后顺序为86,147,91,177,94,1 50,102,175,130;试问:为了完成上述请求,下列算法存取臂所以移动的总量是多少?并计算存取臂移动的顺序。(1)FCFS(先来先服务);(2)SSTF(最短寻道时间优先);(3)SCAN(扫描)算法;(4)电梯调度算法。
(1)FCFS(先来先服务)算法
磁头移动顺序为:143→86→147→91→177→94→150→102→175→130,
磁头移动总量是:(143-86)+(147-86)+(147-91)+(177-91)+(177-94)+(150-94)+(150-102)+(175-102)+(175-130)=565(柱面)
(2)SSTF(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
磁头移动顺序为:143→147→150→130→102→94→91→86→175→177,
磁头移动总量是:(147-143)+(150-147)+(150-130)+(130-102)+(102-94)+(94-91)+(91-86)+(175-86)+(177-175)=162(柱面)
(3)SCAN(扫描)算法
磁头移动顺序为:143→147→150→175→177→199→130→102→94→91→86→0,
磁头移动总量是:(199-143)+200=256(柱面)
(4)电梯调度算法。
磁头移动顺序为:143→147→150→175→177→130→102→94→91→86,
磁头移动总量是:(177-143)+(177-86)=125(柱面)
以下为补交作业:
补交作业1:虚拟存储管理
P251,习题20
P252,习题31
补交作业2:分页存储管理和分段存储管理
1.采用相联存储器后地址转换过程,用图表示出来
2.详述分段管理和分页管理的区别。
答:
分页储存管理允许程序存放到若干不不相邻的空闲块中,既可免除移动信息工作,又可充分利用内存空间,消除动态分区法中的“碎片”问题,从而提高内存空间利用率。有如下基本概念:页面、页框、逻辑地址(页号和页内位移(或叫页内地址))、内存页框表、页表(由操作系统建立的,是程序页面和内存页框的对照表)。
分段存储管理引入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用户(程序员)编程和使用上的要求 。是基于可变分区存储管理原理,以段位单位来划分和连续存放,为作业的各段分配一个连续内存空间,而各段之间不一定连续。在进行存储分配时,应为进入内存的作业建立段表,各段在内存中的情况可由段表来记录,它指出内存中各分段的段号、段起始地址、和段长度,进程运行时通过段表可将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由于每个用户作业都有自己的段表,地址转换应按各自的段表来进行。
区别:
分段式信息的逻辑单位,由源程序的逻辑结构和含义所决定,是用户可见的,段长由用户根据需要来确定,段起始地址可从任何内存地址开始。在分段方式中,源程序(段号、段内位移)经链接装配后仍保持二维(地址)结构,引入目的是满足用户模块化程序设计的需要。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heshaojian/p/1100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