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个毫无疑问,但是方便我们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养成了很多的陋习,让我们欲罢不能。这篇文章的结论很值得我们思考:放下技术,培养我们的思维。
谷歌公司做过一项统计,大部分安卓用户每天查看150次手机。智能手表和谷歌眼镜等可穿戴设备,有助于减少用户查看手机的次数,但毫无疑问也将增加数字干扰的次数。试戴星Gear Live和LG 智能手表的早期用户说,手腕“时不时嗡嗡作响”。
数字技术的确可以从很多方面刺激我们的神经,但效果又如何呢?
维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提摩西·威尔逊(Timothy Wilson))的研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独处让人觉得不安,人们宁愿通过一些电子产品的刺激来使自己“无聊”。
《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仔细想想:空闲思维的挑战”的文章,文章中研究人员指出了当代美国人面对内心时的不安。威尔逊告诉华盛顿邮报说:“大脑中充满了愉快的记忆,我们能够给自己讲故事或者浮想联翩,很遗憾人们竟然不喜欢这一切,也觉得很难做到”。一点也不奇怪,男性比女性更加觉得独处的时间难以打发。在最后15分钟的实验里,只有25%的女性寻求刺激,而男性寻求刺激的比例为66%。另一部分男性测试者寻求刺激的次数竟然高达190次。
这项研究是为了测试人们胡思乱想的能力以维持自然状态下的心智活动。调查对象年龄各异,使用的电子产品也各不相同,但是引发人们这种不安定感的根本原因是一样的,即:如果我们不需要干扰,我们就不会渴望这些东西。有了这么多选择,人们很难去学习如何逃脱。尽管擅长冥想的人呈现出更好的测试结果,但是少用社交媒体并不能提高冥想的能力。
关于技术进步的目标问题,从这些实验还可以得出更广泛的结论。技术的伟大力量在于抽象,然而我们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正在被持续入侵思维过程的数字技术所破坏,这并非杞人忧天。
青少年使用手机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无法预料的后果,它将损害子孙后代利用我们迅速提升的计算水平的能力。越来越多的中学和高中开始使用平板电脑教学,在我看来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我们原以为数字技术能够促使更多人参与更为复杂的认知过程,而事实上却催生了更多玩游戏和沉迷于社交媒体的人群。
我们在抛弃传统教育方式的同时努力学习丰富的在线技术,谁也说不清我们的文化是不是还在强调利用最新技术的根本能力,例如刚刚发布的olfram编程云这样的惊人工具。
纯粹的计算能力需要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进行加强,然而一天150次低头看手机无法构建逻辑思维能力。有趣的是,一款名为Moment的应用能够“自动追踪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你可以设置每天最高限度来恢复“生活中的平衡”。应用的开发者Kevin Holesh解释说:“我发现自己因为玩手机而忽略了家庭和朋友,因此这款应用是特意为自己开发的。” Kevin并不是设法阻碍技术进步的人,“苹果手机在好多方面改善了我的生活,我去哪儿都带着它,一旦觉得无聊就玩手机,时间一长,眼睛和脑子都麻木了。我应当做做深呼吸,看看周围的世界。”或许,接受威尔逊调查的那些人都可以去尝试Kevin的那款应用。
在思考移动技术和应用能否确实改善我们生活的时候,以下认知成分非常重要:我们的确可以如数家珍般地列举苹果手机或安卓手机对我们的帮助,也可以想象可穿戴设备以及物联网可以带来的所有美好事物,但是它们有没有让我们变得更高兴或更聪明呢?
事实上,要想好好利用这些人类集体智慧的美妙产品,我们需要时不时将他们放下,去培养我们独立的思维能力。
发达国家的人宁愿接受电子产品的刺激,也不愿意在心灵的陪伴下静坐片刻,这真够令人震惊的。
除了各种提醒我们有选择地使用数码产品的工具,我们需要更重要的东西,例如积极培养抽象思维活动的理由。
原文:http://blog.csdn.net/asqi1/article/details/3855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