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分布式锁的实现

时间:2019-08-27 10:02:44      阅读:5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本文摘自网上,仅作学习使用!

用一web应用集群,负载均衡部署实现:

 

技术分享图片

在上图可以看到,变量A在JVM1、JVM2、JVM3三个JVM内存中(这个变量A主要体现是在一个类中的一个成员变量,是一个有状态的对象),如果我们不加任何控制的话,变量A同进都会在JVM分配一块内存,三个请求发过来同时对这个变量进行操作,显然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

如果我们业务中存在这样的场景的话,就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解决。

为了保证一个方法或属性在高并发的情况下同一时间只能被同一个线程执行,在传统单机部署的情况下,可以使用Java并发处理相关的API(如ReentrantLockSynchronized)进行互斥控制。但是,随之业务发展的需要,原单机部署的系统演化成分布式集群系统后,由于分布式系统多线程、多进程并且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这将原来的单机部署情况下的并发控制锁策略失效,单纯的Java API并不能提供分布式锁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一种跨JVM的互斥机制来控制共享资源的访问,这就是分布式锁要解决的问题!

分布式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 在分布式系统环境下,一个方法在同一时间只能被一个机器的一个线程执行;
  • 高可用、高性能的获取锁与释放锁;
  • 具备可重入特性;
  • 具备锁失效机制、防止死锁;
  • 具备非阻塞锁特性,即没有获取到锁直接返回获取锁失败;

分布式锁的实现方式

目前几乎所有大型网站及应用都是分布式部署,分布式场景中的数据一致性问题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分布式的CAP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分布式系统都无法同时满足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错性(Partition tolerance),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项
一般情况下,都需要牺牲强一致性来换取系统的高可用性,系统往往只需要保证最终一致性,只要这个最终时间是在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即可。
在很多时候,为了保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需要很多的技术方案来支持,比如分布式事务、分布式锁等。有的时候,我们需要保证一信方法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被同一个线程执行。
而分布式锁的具体实现方案有如下三种:

基于数据库实现;
基于缓存(Redis等)实现;
基于Zookeeper实现;

以上尽管有三种方案,但是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业务进行选型。

数据库锁

基于数据库表

要实现分布式锁,最简单的方式可能就是直接创建一张锁表,然后通过操作该表中的数据来实现了。

当我们要锁住某个方法或资源时,我们就在该表中增加一条记录,想要释放锁的时候就删除这条记录。

CREATE TABLE `methodLock`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键‘,
  `method_name` varchar(64)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锁定的方法名‘,
  `desc` varchar(1024) NOT NULL DEFAULT ‘备注信息‘,
  `update_time` timestamp NOT NULL DEFAULT CURRENT_TIMESTAMP ON UPDATE CURRENT_TIMESTAMP COMMENT ‘保存数据时间,自动生成‘,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uidx_method_name` (`method_name `) USING BTREE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COMMENT=‘锁定中的方法‘;

当我们想要锁住某个方法时,执行以下SQL:

insert into methodLock(method_name,desc) values (‘method_name’,‘desc’)

因为我们对method_name做了唯一性约束,这里如果有多个请求同时提交到数据库的话,数据库会保证只有一个操作可以成功,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

操作成功的那个线程获得了该方法的锁,可以执行方法体内容。

当方法执行完毕之后,想要释放锁的话,需要执行以下Sql:

delete from methodLock where method_name =‘method_name‘

上面这种简单的实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1、这把锁强依赖数据库的可用性,数据库是一个单点,一旦数据库挂掉,会导致业务系统不可用。

2、这把锁没有失效时间,一旦解锁操作失败,就会导致锁记录一直在数据库中,其他线程无法再获得到锁。

3、这把锁只能是非阻塞的,因为数据的insert操作,一旦插入失败就会直接报错。没有获得锁的线程并不会进入排队队列,要想再次获得锁就要再次触发获得锁操作。

4、这把锁是非重入的,同一个线程在没有释放锁之前无法再次获得该锁。因为数据中数据已经存在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有其他方式解决上面的问题。

  • 数据库是单点?搞两个数据库,数据之前双向同步。一旦挂掉快速切换到备库上。
  • 没有失效时间?只要做一个定时任务,每隔一定时间把数据库中的超时数据清理一遍。
  • 非阻塞的?搞一个while循环,直到insert成功再返回成功。
  • 非重入的?在数据库表中加个字段,记录当前获得锁的机器的主机信息和线程信息,那么下次再获取锁的时候先查询数据库,如果当前机器的主机信息和线程信息在数据库可以查到的话,直接把锁分配给他就可以了。

基于数据库的排它锁

除了可以通过增删操作数据表中的记录以外,其实还可以借助数据库中自带的锁来实现分布式的锁。

我们还用刚刚创建的那张数据库表。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排他锁来实现分布式锁。

在查询语句后面增加for update,数据库会在查询过程中给数据库表增加排他锁。当某条记录被加上排他锁之后,其他线程无法再在该行记录上增加排他锁。

我们可以认为获得排它锁的线程即可获得分布式锁,当获取到锁之后,可以执行方法的业务逻辑,执行完方法之后,再通过以下方法解锁:

public void unlock(){   
   connection.commit();
} 

通过connection.commit()操作来释放锁。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上面提到的无法释放锁和阻塞锁的问题。

  • 阻塞锁? for update语句会在执行成功后立即返回,在执行失败时一直处于阻塞状态,直到成功。
  • 锁定之后服务宕机,无法释放?使用这种方式,服务宕机之后数据库会自己把锁释放掉。

但是还是无法直接解决数据库单点和可重入问题。

总结:

总结一下使用数据库来实现分布式锁的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依赖数据库的一张表,一种是通过表中的记录的存在情况确定当前是否有锁存在,另外一种是通过数据库的排他锁来实现分布式锁。

**数据库实现分布式锁的优点: **直接借助数据库,容易理解。

**数据库实现分布式锁的缺点: **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使整个方案变得越来越复杂。

操作数据库需要一定的开销,性能问题需要考虑。

乐观锁

乐观锁假设认为数据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冲突,只有在进行数据的提交更新时,才会检测数据的冲突情况,如果发现冲突了,则返回错误信息

实现方式:

时间戳(timestamp)记录机制实现:给数据库表增加一个时间戳字段类型的字段,当读取数据时,将timestamp字段的值一同读出,数据每更新一次,timestamp也同步更新。当对数据做提交更新操作时,检查当前数据库中数据的时间戳和自己更新前取到的时间戳进行对比,若相等,则更新,否则认为是失效数据。

若出现更新冲突,则需要上层逻辑修改,启动重试机制

同样也可以使用version的方式。

性能对比

(1) 悲观锁实现方式是独占数据,其它线程需要等待,不会出现修改的冲突,能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但是依赖数据库的实现,且在线程较多时出现等待造成效率降低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对于数据很敏感且读取频率较低的场景,可以采用悲观锁的方式

(2) 乐观锁可以多线程同时读取数据,若出现冲突,也可以依赖上层逻辑修改,能够保证高并发下的读取,适用于读取频率很高而修改频率较少的场景

(3) 由于库存回写数据属于敏感数据且读取频率适中,所以建议使用悲观锁优化

基于redis的分布式锁

相比较于基于数据库实现分布式锁的方案来说,基于缓存来实现在性能方面会表现的更好一点。而且很多缓存是可以集群部署的,可以解决单点问题。

首先,为了确保分布式锁可用,我们至少要确保锁的实现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互斥性。在任意时刻,只有一个客户端能持有锁。
  2. 不会发生死锁。即使有一个客户端在持有锁的期间崩溃而没有主动解锁,也能保证后续其他客户端能加锁。
  3. 具有容错性。只要大部分的Redis节点正常运行,客户端就可以加锁和解锁。
  4. 解铃还须系铃人。加锁和解锁必须是同一个客户端,客户端自己不能把别人加的锁给解了。

基于缓存(Redis)的实现方式

使用Redis实现分布式锁的理由:

  1. Redis具有很高的性能;
  2. Redis的命令对此支持较好,实现起来很方便;

Redis命令介绍:

SETNX

// 当且仅当key不存在时,set一个key为val的字符串,返回1;
// 若key存在,则什么都不做,返回0。
SETNX key val;

 

expire

// 为key设置一个超时时间,单位为second,超过这个时间锁会自动释放,避免死锁。
expire key timeout;

 

delete

// 删除key
delete key;

 

我们通过Redis实现分布式锁时,主要通过上面的这三个命令。

通过Redis实现分布式的核心思想为:

  1. 获取锁的时候,使用setnx加锁,并使用expire命令为锁添加一个超时时间,超过该时间自动释放锁,锁的value值为一个随机生成的UUID,通过这个value值,在释放锁的时候进行判断。
  2. 获取锁的时候还设置一个获取的超时时间,若超过这个时间则放弃获取锁。
    3.释放锁的时候,通过UUID判断是不是当前持有的锁,若时该锁,则执行delete进行锁释放。

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DistributedLock {

    private final JedisPool jedisPool;
    private final static String KEY_PREF = "lock:"; // 锁的前缀

    public DistributedLock(JedisPool jedisPool) {
        this.jedisPool = jedisPool;
    }

    /**
     * 加锁
     *
     * @param lockName       String 锁的名称(key)
     * @param acquireTimeout long 获取超时时间
     * @param timeout        long 锁的超时时间
     * @return 锁标识
     */
    public String lockWithTimeout(String lockName, long acquireTimeout, long timeout) {
        Jedis conn = null;

        try {
            // 获取连接
            conn = jedisPool.getResource();
            // 随机生成一个value
            String identifier = UUID.randomUUID().toString();
            // 锁名,即 key值
            String lockKey = KEY_PREF + lockName;
            // 超时时间, 上锁后超过此时间则自动释放锁
            int lockExpire = (int) (timeout / 1000);

            // 获取锁的超时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则放弃获取锁
            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acquireTimeout;
            while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end) {
                if (conn.setnx(lockKey, identifier) == 1) {
                    conn.expire(lockKey, lockExpire);
                    // 返回value值,用于释放锁时间确认
                    return identifier;
                }

                // 返回-1代表key没有设置超时时间,为key设置一个超时时间
                if (conn.ttl(lockKey) == -1) {
                    conn.expire(lockKey, lockExpire);
                }

                try {
                    Thread.sleep(1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ie) {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
            }
        } catch (Jedis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if (conn != null) {
                conn.close();
            }
        }
        return null;
    }

    /**
     * 释放锁
     *
     * @param lockName   String 锁key
     * @param identifier String 释放锁的标识
     * @return boolean
     */
    public boolean releaseLock(String lockName, String identifier) {
        Jedis conn = null;
        String lockKey = KEY_PREF + lockName;
        boolean retFlag = false;
        try {
            conn = jedisPool.getResource();
            while (true) {
                // 监视lock, 准备开始事务
                conn.watch(lockKey);
                // 通过前面返回的value值判断是不是该锁,若时该锁,则删除释放锁
                if (identifier.equals(conn.get(lockKey))) {
                    Transaction transaction = conn.multi();
                    transaction.del(lockKey);
                    List<Object> results = transaction.exec();
                    if (results == null) continue;

                    retFlag = true;
                }

                conn.unwatch();
                break;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if (conn != null) {
                conn.close();
            }
        }
        return retFlag;
    }
}

 

基于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

基于zookeeper临时有序节点可以实现的分布式锁。大致思想即为:每个客户端对某个方法加锁时,在zookeeper上的与该方法对应的指定节点的目录下,生成一个唯一的

瞬时有序节点。 判断是否获取锁的方式很简单,只需要判断有序节点中序号最小的一个。 当释放锁的时候,只需将这个瞬时节点删除即可。同时,其可以避免服务宕机导

致的锁无法释放,而产生的死锁问题。

来看下Zookeeper能不能解决前面提到的问题。

  • 锁无法释放?使用Zookeeper可以有效的解决锁无法释放的问题,因为在创建锁的时候,客户端会在ZK中创建一个临时节点,一旦客户端获取到锁之后突然挂掉(

Session连接断开),那么这个临时节点就会自动删除掉。其他客户端就可以再次获得锁。

  • 非阻塞锁?使用Zookeeper可以实现阻塞的锁,客户端可以通过在ZK中创建顺序节点,并且在节点上绑定监听器,一旦节点有变化,Zookeeper会通知客户端,客户

端可以检查自己创建的节点是不是当前所有节点中序号最小的,如果是,那么自己就获取到锁,便可以执行业务逻辑了。

  • 不可重入?使用Zookeeper也可以有效的解决不可重入的问题,客户端在创建节点的时候,把当前客户端的主机信息和线程信息直接写入到节点中,下次想要获取锁的

时候和当前最小的节点中的数据比对一下就可以了。如果和自己的信息一样,那么自己直接获取到锁,如果不一样就再创建一个临时的顺序节点,参与排队。

  • 单点问题?使用Zookeeper可以有效的解决单点问题,ZK是集群部署的,只要集群中有半数以上的机器存活,就可以对外提供服务。

可以直接使用zookeeper第三方库Curator客户端,这个客户端中封装了一个可重入的锁服务。

Zookeeper实现的分布式锁其实存在一个缺点,那就是性能上可能并没有缓存服务那么高。

因为每次在创建锁和释放锁的过程中,都要动态创建、销毁瞬时节点来实现锁功能。ZK中创建和删除节点只能通过Leader服务器来执行,然后将数据同不到所有的Follower机器上。

**使用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的优点: **有效的解决单点问题,不可重入问题,非阻塞问题以及锁无法释放的问题。实现起来较为简单。

**使用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的缺点 : **性能上不如使用缓存实现分布式锁。 需要对ZK的原理有所了解。

三种方案的比较

**从理解的难易程度角度(从低到高): **数据库 > 缓存 > Zookeeper

从实现的复杂性角度(从低到高)**: **Zookeeper >= 缓存 > 数据库

**从性能角度(从高到低): **缓存 > Zookeeper >= 数据库

**从可靠性角度(从高到低): **Zookeeper > 缓存 > 数据库

分布式锁的实现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123-shen/p/11416192.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