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nblogs.com/agilestyle/p/11520377.html
中断是系统用来响应硬件设备请求的一种机制,它会打断进程的正常调度和执行,然后调用内核中的中断处理程序来响应设备的请求。
中断其实是一种异步的事件处理机制,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由于中断处理程序会打断其他进程的运行,所以,为了减少对正常进程运行调度的影响,中断处理程序就需要尽可能快地运行。如果中断本身要做的事情不多,那么处理起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如果中断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中断服务程序就有可能要运行很长时间。
特别是,中断处理程序在响应中断时,还会临时关闭中断。这就会导致上一次中断处理完成之前,其他中断都不能响应,也就是说中断有可能会丢失。
举个例子:你订了 2 份外卖,一份主食和一份饮料,并且是由2个不同的配送员来配送。这次你不用时时等待着,两份外卖都约定了电话取外卖的方式。但是,问题又来了。当第一份外卖送到时,配送员给你打了个长长的电话,商量发票的处理方式。与此同时,第二个配送员也到了,也想给你打电话。但是很明显,因为电话占线(也就是关闭了中断响应),第二个配送员的电话是打不通的。所以,第二个配送员很可能试几次后就走掉了(也就是丢失了一次中断)。
事实上,为了解决中断处理程序执行过长和中断丢失的问题,Linux将中断处理过程分成了两个阶段,也就是上半部和下半部:
举个例子:比如说前面取外卖的例子,上半部就是你接听电话,告诉配送员你已经知道了,其他事儿见面再说,然后电话就可以挂断了;下半部才是取外卖的动作,以及见面后商量发票处理的动作。这样,第一个配送员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当第二个配送员过来时,照样能正常打通你的电话。
这两个阶段可以这样理解:
实际上,上半部会打断CPU正在执行的任务,然后立即执行中断处理程序。而下半部以内核线程的方式执行,并且每个 CPU 都对应一个软中断内核线程,名字为 “ksoftirqd/CPU编号”,比如说, 0 号CPU对应的软中断内核线程的名字就是 ksoftirqd/0。不过要注意的是,软中断不只包括了刚刚所讲的硬件设备中断处理程序的下半部,一些内核自定义的事件也属于软中断,比如内核调度和RCU锁(Read-Copy Update 的缩写,RCU 是 Linux 内核中最常用的锁之一)等。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71868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agilestyle/p/11520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