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S攻击通常指的是通过利用网页开发时留下的漏洞,通过巧妙的方法注入恶意指令代码到网页,使用户加载并执行攻击者恶意制造的网页程序。这些恶意网页程序通常是JavaScript,但实际上也可以包括Java、 VBScript、ActiveX、 Flash 或者甚至是普通的HTML。攻击成功后,攻击者可能得到包括但不限于更高的权限(如执行一些操作)、私密网页内容、会话和cookie等各种内容。
HTML是一种超文本标记语言,通过将一些字符特殊地对待来区别文本和标记,例如,小于符号(<)被看作是HTML标签的开始,<title>与</title>之间的字符是页面的标题等等。当动态页面中插入的内容含有这些特殊字符(如<)时,用户浏览器会将其误认为是插入了HTML标签,当这些HTML标签引入了一段JavaScript脚本时,这些脚本程序就将会在用户浏览器中执行。所以,当这些特殊字符不能被动态页面检查或检查出现失误时,就将会产生XSS漏洞。
与钓鱼攻击相比,XSS攻击所带来的危害更大,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①由于XSS攻击在用户当前使用的应用程序中执行,用户将会看到与其有关的个性化信息,如账户信息或“欢迎回来”消息,克隆的Web站点不会显示个性化信息。
②通常,在钓鱼攻击中使用的克隆Web站点一经发现,就会立即被关闭。
③许多浏览器与安全防护软件产品都内置钓鱼攻击过滤器,可阻止用户访问恶意的克隆站点。
④如果客户访问一个克隆的Web网银站点,银行一般不承担责任。但是,如果攻击者通过银行应用程序中的XSS漏洞攻击了银行客户,则银行将不能简单地推卸责任。
从攻击代码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1)持久型跨站:最直接的危害类型,跨站代码存储在服务器(数据库)。
(2)非持久型跨站:反射型跨站脚本漏洞,最普遍的类型。用户访问服务器-跨站链接-返回跨站代码。
(3)DOM跨站(DOM XSS):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文档对象模型),客户端脚本处理逻辑导致的安全问题。
基于DOM的XSS漏洞是指受害者端的网页脚本在修改本地页面DOM环境时未进行合理的处置,而使得攻击脚本被执行。在整个攻击过程中,服务器响应的页面并没有发生变化,引起客户端脚本执行结果差异的原因是对本地DOM的恶意篡改利用。
常用的XSS攻击手段和目的有:
1、盗用cookie,获取敏感信息。
2、利用植入Flash,通过crossdomain权限设置进一步获取更高权限;或者利用Java等得到类似的操作。
3、利用iframe、frame、XMLHttpRequest或上述Flash等方式,以(被攻击)用户的身份执行一些管理动作,或执行一些一般的如发微博、加好友、发私信等操作。
4、利用可被攻击的域受到其他域信任的特点,以受信任来源的身份请求一些平时不允许的操作,如进行不当的投票活动。
5、在访问量极大的一些页面上的XSS可以攻击一些小型网站,实现DDoS攻击的效果。
材料来源: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Aurstin/p/11568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