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按照UTF-8编码读取源代码 #coding=utf-8 #coding:utf-8 #-*- coding:utf-8 -*-
2.1 在windows开始菜单选择“命令提示符”,就进入到命令行模式
2.2 在命令行模式下敲命令python,然后就进入到python交互模式
2.3 在python交互模式下输入exit()并回车,就退出了python交互模式,并回到命令行模式
用print()在括号中加上字符串,就可以向屏幕上输出指定的文字
比如输出‘hello, world‘ >>> print(‘hello, world‘)
print()函数也可以接受多个字符串,用逗号“,”隔开,就可以连成一串输出
>>> print(‘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print()也可以打印整数,或者计算结果
用input()函数,可以让用户输入字符串,并存放到一个变量里,input()返回的是字符串
输入是Input,输出是Output,因此,我们把输入输出统称为Input/Output,或者简写为IO。
Python使用缩进来组织代码块,请务必遵守约定俗成的习惯,坚持使用4个空格的缩进
在文本编辑器中,需要设置把Tab自动转换为4个空格,确保不混用Tab和空格
python程序是大小写敏感的
6.1 整数
6.2 浮点数
6.3 字符串
6.3.1 字符串是以单引号‘或双引号"括起来的任意文本
6.3.2 如果字符串内部既包含单引号‘又包含双引号",可以用转义字符\来标识
比如:print(‘I\‘m \"OK\"!‘) 执行结果:I‘m "OK"!
6.3.3 Python还允许用r‘‘表示‘‘内部的字符串默认不转义
比如:print(r‘\\\t\\‘) 执行结果:\\\t\\
6.4. 布尔值
在python中,直接用True、False表示布尔值(请注意大小写)
布尔值可以用and、or和not运算
6.5. 空值
空值是Python里一个特殊的值,用None表示。None不能理解为0,因为0是有意义的,而None是一个特殊的空值
6.6. Python还提供了列表、字典等多种数据类型,还允许创建自定义数据类型
变量名必须是大小写英文、数字和_的组合,且不能用数字开头
常量,在Python中,通常用全部大写的变量名表示常量
/,除法计算结果是浮点数,即使是两个整数恰好整除,结果也是浮点数
>>> 9 / 3 3.0
//,称为地板除,两个整数的除法仍然是整数
>>> 10 // 3 3
%,Python还提供一个余数运算,可以得到两个整数相除的余数
>>> 10 % 3 1
8.1编码
ASCII编码和Unicode编码的区别:ASCII编码是1个字节,而Unicode编码通常是2个字节
UTF-8编码把一个Unicode字符根据不同的数字大小编码成1-6个字节,常用的英文字母被编码成1个字节,汉字通常是3个字节,只有很生僻的字符才会被编码成4-6个字节。如果你要传输的文本包含大量英文字符,用UTF-8编码就能节省空间
8.2字符串
对于单个字符的编码,Python提供了ord()函数获取字符的整数表示,chr()函数把编码转换为对应的字符
>>> ord(‘A‘) 65 >>> ord(‘中‘) 20013 >>> chr(66) ‘B‘ >>> chr(25991) ‘文‘
如果要在网络上传输,或者保存到磁盘上,就需要把str变为以字节为单位的bytes
Python对bytes类型的数据用带b前缀的单引号或双引号表示:
x = b‘ABC‘
以Unicode表示的str通过encode()方法可以编码为指定的bytes
>>> ‘ABC‘.encode(‘ascii‘) b‘ABC‘ >>> ‘中文‘.encode(‘utf-8‘) b‘\xe4\xb8\xad\xe6\x96\x87‘
如果我们从网络或磁盘上读取了字节流,那么读到的数据就是bytes。要把bytes变为str,就需要用decode()方法
>>> b‘ABC‘.decode(‘ascii‘) ‘ABC‘ >>> b‘\xe4\xb8\xad\xe6\x96\x87‘.decode(‘utf-8‘) ‘中文‘
len()函数计算的是str的字符数,如果换成bytes,len()函数就计算字节数
1个中文字符经过UTF-8编码后通常会占用3个字节,而1个英文字符只占用1个字节
>>> len(‘ABC‘) 3 >>> len(‘中文‘) 2 >>> len(b‘ABC‘) 3 >>> len(‘中文‘.encode(‘utf-8‘)) 6
%d 整数 %f 浮点数 %s 字符串 %x 十六进制整数
字符串里面的%是一个普通字符时,就需要转义,用%%来表示一个%
>>> ‘growth rate: %d %%‘ % 7 ‘growth rate: 7 %‘
另一种格式化字符串的方法是使用字符串的format()方法,它会用传入的参数依次替换字符串内的占位符{0}、{1}……
>>> ‘Hello, {0}, 成绩提升了 {1:.1f}%‘.format(‘小明‘, 17.125) ‘Hello, 小明, 成绩提升了 17.1%‘
list是一种有序的集合,可以随时添加和删除其中的元素,列表中的数据用[ ]括起来
list里面的元素的数据类型可以不同
比如: L = [‘Apple‘, 123, True]
list元素也可以是另一个list
比如: s = [‘python‘, ‘java‘, [‘asp‘, ‘php‘], ‘scheme‘]
用len()函数可以获得list元素的个数
>>>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 len(classmates)
3
用索引来访问list中每一个位置的元素,记得索引是从0开始的
>>> classmates[0] ‘Michael‘ >>> classmates[1] ‘Bob‘
如果要取最后一个元素,可以用-1做索引,直接获取最后一个元素
>>> classmates[-1] ‘Tracy‘
list中追加元素到末尾,append()方法
>>> classmates.append(‘Adam‘)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Adam‘]
把元素插入到指定的位置,比如索引号为1的位置,insert(1,‘Jack‘)
>>> classmates.insert(1, ‘Jack‘)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Adam‘]
要删除list末尾的元素,用pop()方法
>>> classmates.pop() ‘Adam‘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要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用pop(i)方法,其中i是索引位置
>>> classmates.pop(1) ‘Jack‘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要把某个元素替换成别的元素,可以直接赋值给对应的索引位置
>>> classmates[1] = ‘Sarah‘ >>> classmates [‘Michael‘, ‘Sarah‘, ‘Tracy‘]
tuple和list非常类似,但是tuple一旦初始化就不能修改,tuple中的数据用()括起来
例如: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classmates这个tuple不能变了,它也没有append(),insert()这样的方法。其他获取元素的方法和list是一样的,你可以正常地使用classmates[0],classmates[-1],但不能赋值成另外的元素
只有1个元素的tuple定义时必须加一个逗号,来消除歧义
>>> t = (1,) >>> t (1,)
tuple所谓的“不变”是说,tuple的每个元素,指向永远不变。即指向‘a‘,就不能改成指向‘b‘,指向一个list,就不能改成指向其他对象,但指向的这个list本身是可变的
>>> t = (‘a‘, ‘b‘, [‘A‘, ‘B‘]) >>> t[2][0] = ‘X‘ >>> t[2][1] = ‘Y‘ >>> t (‘a‘, ‘b‘, [‘X‘, ‘Y‘])
if语句的完整形式
if < 条件判断1 >:
< 执行1 >
elif < 条件判断2 >:
< 执行2 >
elif < 条件判断3 >:
< 执行3 >
else:
< 执行4 >
age = 3
if age >= 18:
print(‘adult‘)
elif age >= 6:
print(‘teenager‘)
else:
print(‘kid‘)
if语句执行有个特点,它是从上往下判断,如果在某个判断上是True,把该判断对应的语句执行后,就忽略掉剩下的elif和else
13.1 for循环
for x in ...循环就是把每个元素代入变量x
names = [‘Michael‘, ‘Bob‘, ‘Tracy‘] for name in names: print(name)
Python提供一个range()函数,可以生成一个整数序列,再通过list()函数可以转换为list
>>> list(range(5))
[0, 1, 2, 3, 4]
13.2 while循环
while循环,只要条件满足,就不断循环,条件不满足时退出循环
sum = 0 n = 99 while n > 0: sum = sum + n n = n - 2 print(sum)
13.3 break
break的作用是提前结束循环
n = 1 while n <= 100: if n > 10: # 当n = 11时,条件满足,执行break语句 break # break语句会结束当前循环 print(n) n = n + 1 print(‘END‘)
13.4 continue
continue语句,跳过当前的这次循环,直接开始下一次循环
n = 0 while n < 10: n = n + 1 if n % 2 == 0: # 如果n是偶数,执行continue语句 continue # continue语句会直接继续下一轮循环,后续的print()语句不会执行 print(n)
14.1 dict
Python内置了字典:dict的支持,dict全称dictionary,在其他语言中也称为map,使用键-值(key-value)存储,具有极快的查找速度,字典的数据用{}括起来
>>> d = {‘Michael‘: 95, ‘Bob‘: 75, ‘Tracy‘: 85} >>> d[‘Michael‘]
95
由于一个key只能对应一个value,所以,多次对一个key放入value,后面的值会把前面的值冲掉
>>> d[‘Jack‘] = 90 >>> d[‘Jack‘] 90 >>> d[‘Jack‘] = 88 >>> d[‘Jack‘] 88
要避免key不存在的错误,有两种办法,一是通过in判断key是否存在
>>> ‘Thomas‘ in d False
二是通过dict提供的get()方法,如果key不存在,可以返回None,或者自己指定的value
>>> d.get(‘Thomas‘) >>> d.get(‘Thomas‘, -1) -1
要删除一个key,用pop(key)方法,对应的value也会从dict中删除
>>> d.pop(‘Bob‘) 75 >>> d {‘Michael‘: 95, ‘Tracy‘: 85}
14.2 set
set和dict类似,也是一组key的集合,但不存储value。由于key不能重复,所以,在set中,没有重复的key
要创建一个set,需要提供一个list作为输入集合
>>> s = set([1, 2, 3]) >>> s {1, 2, 3}
重复元素在set中自动被过滤
>>> s = set([1, 1, 2, 2, 3, 3]) >>> s {1, 2, 3}
通过add(key)方法可以添加元素到set中,可以重复添加,但不会有效果
>>> s.add(4) >>> s {1, 2, 3, 4} >>> s.add(4) >>> s {1, 2, 3, 4}
通过remove(key)方法可以删除元素
>>> s.remove(4) >>> s {1, 2, 3}
set可以看成数学意义上的无序和无重复元素的集合,因此,两个set可以做数学意义上的交集、并集等操作
>>> s1 = set([1, 2, 3]) >>> s2 = set([2, 3, 4]) >>> s1 & s2 {2, 3} >>> s1 | s2 {1, 2, 3, 4}
14.3 再议不可变对象
str是不变对象,而list是可变对象
对于可变对象,比如list,对list进行操作,list内部的内容是会变化的
>>> a = [‘c‘, ‘b‘, ‘a‘] >>> a.sort() >>> a [‘a‘, ‘b‘, ‘c‘]
而对于不可变对象,比如str,对str进行操作呢
当我们调用a.replace(‘a‘, ‘A‘)时,实际上调用方法replace是作用在字符串对象‘abc‘上的,而这个方法虽然名字叫replace,但却没有改变字符串‘abc‘的内容。相反,replace方法创建了一个新字符串‘Abc‘并返回,如果我们用变量b指向该新字符串,就容易理解了,变量a仍指向原有的字符串‘abc‘,但变量b却指向新字符串‘Abc‘了
>>> a = ‘abc‘ >>> b = a.replace(‘a‘, ‘A‘) >>> b ‘Abc‘ >>> a ‘abc‘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kkkhycz/p/1162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