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会计在从事财务工作时,必须记录的两个项目。设置会计科目,是
设置账户、账务处理所遵循的规则和依据,而账户的设置,则能够反映
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因此两者缺一不可。
- 中文名
- 会计科目与账户
- 定 义
- 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
- 原 则
- 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 特 点
- 要简明、适用,通俗易懂
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于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方法。设置会计科目,需要将会计对象中具体内容相同的归为一类,设立一个会计科目,凡是具备这类信息特征的
经济业务,都应该在这个科目下进行核算。设置会计科目时,要为每一个具体的类别规定一个科目名称,并且限定在该科目名称下包括的内容,例如“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 会计科目是
设置账户、账务处理所遵循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条件。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设置会计科目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必须结合
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是指除了各行各业有共性的会计科目外,还应根据各行各业会计对象的特点,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如:工业企业必须设“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科目。 全面:指内容上不能有遗漏
(二)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三)要将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统一性:就是根据《
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统一规定,对于核算标准、口径都要一致。
灵活性:在能够提供统一核算指标的前提下,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的调整,设置或增补会计科目。
主要是防止两种倾向:过简或过繁
(四)要简明、适用,通俗易懂
(五)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如: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设“
预收账款”“
预付账款”“
无形资产”等科目, 同时科目的设置又要保持相对稳定,以便不同时期的指标具有可比性。
会计科目的分类(级次)
(一)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
3、所有者权益科目: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再进一步细分,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本年利润”和“
利润分配”等科目。
(二)会计科目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分为:
2、二级科目 (为避免在总分类科目下设太多的明细科目,可在总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设二级科目。二级科目提供的指标比
总账详细、比
明细账具体)
3、
明细分类科目(三级科目、明细科目)对总分类科目所包含的内容作进一步分类,以提供详细具体的核算指标。一般由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设置。
会计账户
设置账户的意义
(一)账户的定义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用来对
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工具。
(二)设置的意义
账户的基本结构
经济业务引起
会计要素的变化,不外乎增减两种类型,所以,任何一个账户都可以分为左右两方,这就是账户的基本结构。
实际工作中,账户格式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账户名称、日期和摘要、凭正号数、增加和减少金额。
在账户的左右两方中,到底哪一方记增加额,哪一方记减少额,取决于各账户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所采用的
记账方法。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一)联系
1、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
2、二者开设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对
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整理,以提供管理所需要的
会计信息。
3、二者的内容相同。
(二)区别
1、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具体作用不同
会计科目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将
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项目,而账户则是在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再赋予一定的结构,能指明记账的方向,以核算各
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和余额。
2、会计科目和账户制定或设置的方法不同
会计科目由国家统一制定,是
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而账户则是由各单位根据会计科目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设的。实际工作中,先有会计科目,后有账户。
会计科目与账户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sea520/p/11635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