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阶段:
输入URL,Enter进入查找
浏览器在本地查找host文件,匹配对应的IP; 找到返回浏览器并缓存
没有,则进入路由查找; 找到返回浏览器并缓存
再没有,再进入公网DNS根目录 ; 找到返回浏览器并缓存
进入,等待发送请求,建立tcp/ip 传输连接, 若没有等候的请求,则直接发送
服务器阶段:
根据请求,查找数据,返回数据
渲染阶段:
逐行解析HTML, 遇到同步的请求代码,则发送数据请求,cssLink, js, 图片,视频等;
构建htmlDOM-tree, CSSDOM ,
render-tree
重排, 重绘
浏览器内核可以分为这四种:Trident(IE)、Gecko(火狐)、Blink(Chrome、Opera)、Webkit(Safari)
indexDB, storage,cookie
解析url, 查找缓存,发送请求
定时器: 解析时,是现在浏览器中开辟一个独立计时环境, 在设定时间结束后,再自行加入异步轮询队列,所以定时器的回调函数执行顺序,主要与设定时间,和轮询队列决定;
TTFB是“最初的网络请求被发起”到“从服务器接收到第一个字节前”所花费的毫秒数。
blocked: 预处理: 缓存查询, 网络阻塞
DNS lookup: 域名IP查询 (浏览器生命周期内只查询解析一次)
connect: TCP建立连接的时间
send: 请求开始,到发送完的时间
wait: 接收服务器响应的第一个字节的时间,可以代表服务器的处理的时间
Receive:从接收第一个字节的时间, 接收完成
TTFB:是“最初的网络请求被发起”到“从服务器接收到第一个字节前”所花费的毫秒数;即: DNS lookup~wait
network: 更网络相关的时间,TTFB+Rececive
优化建议:
https: 减少重定向
https: 减少请求,就会对上面的阶段减少,也会减少浏览器重绘重排;提升用户体验
图片合并: 减少服务器查找时间,IO时间
Queued: 请求解析到的事件
Startlled : 开始进入线程的时间
Resource Scheduling 资源拍排程
Queueing: 排程中的时间
Connection Start
Stalled: 预处理时间
DNS Lookup: 域名映射IP时间
initial connection: 初始化连接时间
SSL: 安全套接字时间
Request sent 请求发送时间
Waiting(TTFB): 服务器查询时间
Content Download: 资源下载时间
? js引擎分配的线程
? GUI渲染页面的线程
? 浏览器事件线程
? 浏览器定时器触发线程
? 浏览器http请求线程
? 其他插件线程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lionker/p/11626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