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成为Linux高手,那么掌握一些Linux命令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自学Linux命令的四种方法。
每日提示
学习Linux命令的一种渐进式方法是:在每次打开终端时,让它显示“每日提示”。这会向你介绍一些有用的命令及其高级使用技巧。 在.bashrc中(/home/.bashrc)增加如下一行:
echo "Did you know that:"; whatis $(ls /bin | shuf -n 1)
你只需要增加这行就够了!
如果你想让它更娱乐化一些,你可以安装cowsay。Ubuntu/Debian下安装cowsay:
sudo apt-get install cowsay
Fedora下安装cowsay:
yum install cowsay
除了安装cowsay,还需要在.bashrc中增加:
cowsay -f $(ls /usr/share/cowsay/cows | shuf -n 1 | cut -d. -f1) $(whatis $(ls /bin) 2>/dev/null | shuf -n 1)
然而,上述使用cowsay的方法并不是在所有Linux发行版下均可运行成功。
使用“whatis”
如果你不喜欢学习随机的命令,或许你喜欢在使用某种命令的时候学习它的用法。这时你只需要在其前面加上whatis即可。Whatis会逐条的解释你输入的命令。
上图的whatis sudo yum install cheese例子清楚的告诉你:
sudo是让你具有管理员权限;
yun是软件包管理器;
install是让YUM安装软件包;
cheese是你打算安装的软件。这种方法在复杂的或者不常见的命令前执行的效果并不好。但是如果你想了解某个命令的大概用途,这种方法还是值得一试。
浏览命令的所有可用选项
如果你正在使用一个新的命令,那么有两种途径可以查看它的详细用法。一种途径是“man <程序>”,其中<程序>是你要运行的程序名字。例如,“man cp”会在man文件浏览器中告诉你cp的详细用法。
另一种途径可以更快的查看某个命令的主要用法——“ -help”。例如,“cp -help”会在终端中直接打印出cp命令的大量用法。换句话讲,-help选项在所有的Linux命令中具有相同的含义。
速成班——是的,现在!
最后,你可以在这里学习Linux命令的语法!了解Linux命令的基本语法对于理解命令很有益处,很值得一学。
所有的Linux命令都具有相同的结构:[sudo] program [parameter] [parameter] … [parameter] [-flag] [parameter] [-flag] [parameter] … [flag] [parameter] 让我来分段剖析上述的结构:
1、如果一个命令需要管理员权限(root访问权限)才能运行,那么必须在它之前加上“sudo”。这使得在运行命令之输入管理员的密码。
2、“program”是应用程序的名字。它包括yum, apt-get, cheese, tar, cp, mv和firefox等等。如果没有经过额外的配置,所有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访问的命令均放在/usr/bin目录下(译者注:默认情况下其它一些目录下的 程序也可以这样运行,如/bin下的命令)。对于很多程序,你只需要在终端中输入其名字。例如,在终端中输入”firefox”,然后按Enter 键,Firefox就运行起来了。
3、在程序名字的后面,你可以使用不同的参数和标志。不同程序在这方面差别很大。例如,命令“cp file1 file2”在file1的所在目录下将其复制一份并另存为file2。这里的“file1”和“file2”是命令“cp”的两个参数。一些命令也通过使用不同的标志来改变其行为。例如,命令“sudo yum install cheese -y”中的“install”是yum的参数,“cheese”是install的参数,“-y”是yum的标志——当yum询问你是否继续的时候,一律 默认回答“yes”。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标志有自己的参数,而另一些则没有。这里就不给出具体的例子了。每个Linux名字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志设定,掌握 这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总结
学习Linux命令真的不难——一旦你下定决心和掌握了Linux命令的基本结构。不过一般学习几个小时不会起到明显的效果,这时请不要放弃。重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你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加强记忆。学习Linux命令的资源还有很多,如Linux命令速查表、40个重要的Linux命令和Linux命令快速入门。
原文链接: Danny Stieben 翻译: 极客范 - 小道空空
译文链接: http://www.geekfan.net/6603/
原文:http://my.oschina.net/ajian2014/blog/30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