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ddTest.c
*
* Created on: 2019年10月13日
* Author: appweb
*/
#include <stdio.h>
int add(int a, int b) {
int c = addAgain(a, b);
return c;
}
int addAgain(int a, int b) {
int c = a + b;
return c;
}
int sub(int a, int b) {
int c = a - b;
return c;
}
int main() {
int s = add(5, 3);
int d = sub(5, 3);
return 0;
}
makefile
PROJECT_ROOT = $(dir $(abspath $(lastword $(MAKEFILE_LIST))))
OBJS = AddTest.o
# 如果在命令行直接执行make 需要export BUILD_MODE=debug 或者run
ifeq ($(BUILD_MODE),debug)
CFLAGS += -g
else ifeq ($(BUILD_MODE),run)
CFLAGS += -O2
else
$(error Build mode $(BUILD_MODE) not supported by this Makefile)
endif
all: InvokeFunction
# $@ 表示规则中的目标文件集。在模式规则中,如果有多个目标,那么,"$@"就是匹配于目标中模式定义的集合。
# $^ 所有的依赖目标的集合。以空格分隔。如果在依赖目标中有多个重复的,那个这个变量会去除重复的依赖目标,只保留一份。
# $< 依赖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名字。如果依赖目标是以模式(即"%")定义的,那么"$<"将是符合模式的一系列的文件集。注意,其是一个一个取出来的。
# $? 所有比目标新的依赖目标的集合。以空格分隔。
# 输出变量可以使用如下办法
$(info $$OBJS is [${OBJS}])
$(info $$(CXX) is [$(CXX)])
$(info $$(PROJECT_ROOT) is [$(PROJECT_ROOT)])
AddTest: $(OBJS)
$(CXX) -o $@ $^
%.o: $(PROJECT_ROOT)src/%.c
$(CXX) -c $(CFLAGS) $(CXXFLAGS) $(CPPFLAGS) -o $@ $<
clean:
rm -fr AddTest $(OBJS)
一如既往的使用CDT,寄存器监视(我需要观察的几个)、内存监视 、反编译的汇编指令窗口弄在一起,调试起来真是方便
开始调试
添加寄存器监视
添加内存监视
启用指令单步调试
rsp
是栈顶
,rbp
是栈底
,大小及栈分配的生长方向如下:
栈分配生长方向
<-------------------------------------+
rsp 栈顶 rbp 栈底
+------------------+------------------+
| | |
| | |
+------------------+------------------+
内存低位地址 内存高位地址
现在rsp是0xfffffffd750,执行完下图的
00000000000004195598: mov %rsp,%rbp
00000000000004195601: sub $0x10,%rsp
这两条汇编指令后,rbp是0xfffffffd750,rsp是0xfffffffd740,这就是 函数栈帧空间分配
在执行完callq与push指令之后,栈顶再往前的内存(就是紧靠着栈顶比栈顶还小的内存)会发生变化,看图中内存监视器红色部分,按有些书上说法此处是保存了rip和rbp,但是我没能太理解,看数值不怎么能对上
注意看 进入addAagin方法后,并不是像某些书上说的会分配函数栈帧控空间,我猜测是编译器做了优化吧,因为addAagin方法不再调用其他方法了。
00000000000004195547: mov %edi,-0x14(%rbp)
00000000000004195550: mov %esi,-0x18(%rbp)
看上图,从edi和esi集群器向 相对于rbp(栈底)偏移(负偏移)的内存传数据,这个称之为压栈
不过有些书上讲的是 向 相对rsp(栈顶)偏移(正偏移)的内存传数据,我理解成一个意思,不过是内存定位的方式不同罢了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simoncook/p/11668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