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
高中时开始,便开始陷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地思考之中,在此记录下个人的思考心得,以供参考,欢迎一起交流。 BensonLaur 2019年10月10日 |
诚然,如曾经发现的结论,从宏观意义上讲,浩瀚宇宙中这颗小小的蓝色星球上的生命,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然而从生命个体自身的角度上来讲,趋利避害,是生命的本质驱动,作为人,我们会思考,会哭会笑,会快乐,会悲伤,会感动。在面临痛苦的时候,我们会逃避痛苦;在悲伤的时候,我们会尝试绕开悲伤;大部分时候,人们都在追寻快乐——享受一顿美食、期待一次旅行、追求一个喜欢的人、争取一份更好的工作和薪资、陪伴亲人、教育小孩、达成一项成就、创造一份价值、完善自我、改变世界...... 追寻快乐,是否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不间断地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思考是让人痛苦的,但是麻木又何尝不是。而我似乎接近本能地,选择继续思考。
思索一番之后,似乎没有更好的答案了,那么就暂且,将追寻快乐本身,作为生命意义的最优解吧。
于是,我们追寻快乐,到底怎样才能快乐?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对于自身而言,所处的生命阶段也不同,当前最迫切的需求也不一样,对于每个人来说,快乐是不一样的。但是让人们快乐的原因是一样的,那就是满足现阶段的生理或心理的需求。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于饥寒交迫的人们来说,能在温暖的房间里喝一碗热粥就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对于生命垂危的病人而言,健健康康就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对于从缺少关爱寻找归属的人而言,有一个安稳的家就是快乐和幸福;对于不被社会认可或自己不为自己所接受的人来说,能够被他人敬仰尊重,能够自信自尊便是一种幸福;对于拥有远大抱负和期望的人来说,能够不留遗憾背水一战,或许也便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这么说来,快乐不是一成不变的,快乐会随着个体自身的需求的改变而跟着发生改变。并且,由于在某个时空之下,单个个体的需求是多样的,并且有主次之分,所以快乐总是有多有少,有大有小。不仅如此,对于特定的一个人的一生,能够看到,能够去追求去体会的快乐,是不一样的。
你只能看到你能够看到的东西。就拿旅游来说,如果你到了一个文化旅游胜地,眼里却仅是眼花缭乱的建筑,匆匆来往的人群,却未曾去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其当地的人文风情,那么去再多的地方,又和待在家里有什么区别呢?这时,人的见识和眼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感受快乐,必须拥有能感受快乐的内心。
所以说,人应该多读书,多看优秀的影视作品,多增加人生阅历,以增长自我的见识和眼界,才能做更多的事,感受到更多的更大的快乐。
人的一生始终是有限,快乐可能很简单,但持久的快乐却不是那么容易。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最持久的快乐来自三样东西——工作、自我克制和爱。
我觉得除了创造万物规律的上帝,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一切似乎都是在动态中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我认为持久的快乐也是建立在这种动态平衡之上的。工作的快乐来自于在工作中创造的价值,或者从工作中带来的价值变现,是一种耕耘和收获的快乐,收获的快乐在于耕耘,不劳而获的快乐是廉价的。自我克制的快乐在于,纵欲或许很够带来一时的快乐,但是确实不能持久的——暴饮暴食是放纵食欲,肥胖先不说,肠胃负担大了也影响胃口,试试如果每顿吃个九分饱,每一顿肯定吃嘛嘛香。所有其他任何的欲望也应是类似的道理,说到底,持久的快乐是建立在适度的节制上的。爱,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了,有对自己的爱,有情亲的爱,友情的爱,还有对众生对万物更广泛的爱。爱的快乐在于丰富的、回味无穷的对于生命的感受,其相应的快乐的感受足以伴随人的一生。
快乐,是件简单又复杂的事,或许做好这件事就是个体生命的意义之所在了。突然想起一首海子的诗歌: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或许,生命的意义,就是去追寻生命内在的快乐,去期待,期待一份旅行,去期待一份爱;去经历,经历书籍、经历电影、经历脚下的路;去感受,感受喜怒哀乐,去感受成功与失败;去分享,分享你的知识,分享你的存在;去爱,学会更好地爱自己,再去爱生命里所有的一切。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BensonLaur/p/11751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