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批量梯度下降和随机梯度下降实现

时间:2019-12-05 22:08:42      阅读:116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介绍下批量梯度下降和随机梯度下降

文中在M个训练样本中,w代表权重,b代表截距,x代表特征,y代表标签,ÿ代表训练值,i代表的第i个样本

使用的是均误方差:

      技术分享图片

1.批量梯度下降

  批量梯度下降法是最原始的形式,它是指在每一次迭代时使用所有样本来进行梯度的更新。从数学上理解如下:

       求w关于L的偏导数:

               技术分享图片

       求b关于L的偏导数:

                技术分享图片

  优点:
  (1)一次迭代是对所有样本进行计算,此时利用矩阵进行操作,实现了并行。
  (2)由全数据集确定的方向能够更好地代表样本总体,从而更准确地朝向极值所在的方向。当目标函数为凸函数时,BGD一定能够得到全局最优。
  缺点:
  (1)当样本数目 m 很大时,每迭代一步都需要对所有样本计算,训练过程会很慢。
  从迭代的次数上来看,BGD迭代的次数相对较少。其迭代的收敛曲线示意图可以表示如下:

                      技术分享图片

 

python实现为:

"""批量梯度下降"""

#导入数据包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导入数据
datas = np.genfromtxt("csv/data.csv",delimiter=",",skip_header= 1)
    #导入数据时,需在项目中新建CSV文件,并且去除第一行
x = datas[:,0]
y = datas[:,1]
plt.scatter(x,y)
plt.show()

可以使用matplotlib画图看看结果如下图:

技术分享图片

批量梯度下降算法:

#梯度下降
l = len(datas)
def param_gra_des(cw,cb,datas,alpha):
    """
    :param cw: 表示每次第i次,w值
    :param cb: 表示每次第i次,b值
    :param datas: 表示导入的文件
    :return:每次更新后的梯度
    """
    sum_w = 0 #总体的梯度
    sum_b = 0 #总体的截距
    for i in range(l):
        x = datas[i,0]
        y = datas[i,1]
        sum_w += (cw*x + cb -y)*x #W关于Loss function的导函数总和
        sum_b += cw*x + cb -y #关于Loss function的导函数总和
    upw = cw - (alpha * sum_w/l)#每一次更新的w值
    upb = cb - (alpha *sum_b/l)#每一次更新的w值
    return [upw,upb]

def step_grd_des(qw,qb,alpha,times,datas):
    """
    :param qw: 表示w的初始值
    :param qb: 表示b的初始值
    :param alpha: 表示学习率
    :param times: 更新的次数
    :param data: 表示文件
    :return: 最后的权重
    """
    w = qw
    b = qb
    for i in range(times):
        w = param_gra_des(w,b,datas,alpha)[0]
        b = param_gra_des(w,b,datas,alpha)[1]
    return w,b
def compute_cost(w,b,datas):
    total_cost=0
    for i in range(l):
        x=datas[i,0]
        y=datas[i,1]
        total_cost += (y-w*x-b)**2
    return total_cost/l #一除都是浮点 两个除号是地板除,整型。 如 3 // 4

测试:

#设置起点、学习率
qw = 0
qb = 0
alpha = 0.0000001
times = 5000
#获得训练结果
w,b = step_grd_des(qw,qb,alpha,times,datas)
loss_cost = compute_cost(w,b,datas)
print("权重为:" + str(w))
print("截距为:" + str(b))
print("平均损失函数:" + str(loss_cost))
plt.scatter(x,y)
m_y = w*x + b
plt.plot(x,m_y,c = "r")
plt.show()

获得结果和图如下:

权重为:1.0180178588402415
截距为:7.997346339384322
平均损失函数:939.0039074472908

技术分享图片

 

2.随机批量下降

  随机梯度下降法不同于批量梯度下降,随机梯度下降是每次迭代使用一个样本来对参数进行更新。使得训练速度加快。

         求w关于L的偏导数:

              技术分享图片

         求b关于L的偏导数:

              技术分享图片

  注意:在这里的x和y其实都是m样本中的随机一个样本!!

从迭代的次数上来看,SGD迭代的次数较多,在解空间的搜索过程看起来很盲目。其迭代的收敛曲线示意图可以表示如下:

                技术分享图片

  优点:
  (1)由于不是在全部训练数据上的损失函数,而是在每轮迭代中,随机优化某一条训练数据上的损失函数,这样每一轮参数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
  缺点:
  (1)准确度下降。由于即使在目标函数为强凸函数的情况下,SGD仍旧无法做到线性收敛。
  (2)可能会收敛到局部最优,由于单个样本并不能代表全体样本的趋势。
  (3)不易于并行实现。

python实现为:

#导入数据包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random


#导入数据

datas = np.genfromtxt("csv/data.csv",delimiter=",",skip_header= 1)
    #导入数据时,需在项目中新建CSV文件,并且去除第一行
x = datas[:,0]
y = datas[:,1]
plt.scatter(x,y)
#plt.show()

#梯度下降 l = len(datas) def param_gra_des(cw,cb,datas,alpha): """ :param cw: 表示第i次,w值 :param cb: 表示第i次,b值 :param datas: 表示导入的文件 :return:每次更新后的梯度 """ i = random.randint(0,l-1)#随机在m样本中产生一个样本 x = datas[i, 0] y = datas[i, 1] upw = cw - (alpha * (cw*x + cb -y)*x)#每一次更新的w值 upb = cb - (alpha *(cw*x + cb -y))#每一次更新的w值 return [upw,upb] def step_grd_des(qw,qb,alpha,times,datas): """ :param qw: 表示w的初始值 :param qb: 表示b的初始值 :param alpha: 表示学习率 :param times: 更新的次数 :param data: 表示文件 :return: 最后的权重 """ w = qw b = qb for i in range(times): w = param_gra_des(w,b,datas,alpha)[0] b = param_gra_des(w,b,datas,alpha)[1] return w,b def compute_cost(w,b,datas): total_cost=0 for i in range(l): x=datas[i,0] y=datas[i,1] total_cost += (y-w*x-b)**2 return total_cost/l #一除都是浮点 两个除号是地板除,整型。 如 3 // 4 #设置位置和学习率以及循环的步数 qw = 0 qb = 0 alpha = 0.00000001 times = 50000 w,b = step_grd_des(qw,qb,alpha,times,datas) loss_cost = compute_cost(w,b,datas) print("权重为:" + str(w)) print("截距为:" + str(b)) print("平均损失函数:" + str(loss_cost)) plt.scatter(x,y) m_y = w*x + b plt.plot(x,m_y,c = "b") plt.show()

结果和截图:

权重为:1.0180178588402415
截距为:7.997346339384322
平均损失函数:939.0039074472908

技术分享图片

解释一下为什么SGD收敛速度比BGD要快:
  答:这里我们假设有30W个样本,对于BGD而言,每次迭代需要计算30W个样本才能对参数进行一次更新,需要求得最小值可能需要多次迭代(假设这里是300);而对于SGD,每次更新参数只需要一个样本,因此若使用这30W个样本进行参数更新,则参数会被更新(迭代)30W次,而这期间,SGD就能保证能够收敛到一个合适的最小值上了。如果都迭代300次的话,那BGD一共运行了300×30W次,而运行了300次。

上面两个代码可以看出:BGD运行了5000次,而SGD使用了50000次获得结果才差不多,如果次数较少的话可能出入较大!

                

        

 

 

 

批量梯度下降和随机梯度下降实现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hhxz/p/11992143.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