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创新产品的需求分析:未来的图书会是什么样子?

时间:2019-12-15 19:22:03      阅读:82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一、如何对需求不确定的创新产品进行分析和设计?

需求分析的基本思路

需求分析首先了解清楚产品相关各方人员;然后是理解业务;第三是需求规格。技术实现是需要事先考虑的。一般来说,你自己的想法可以很宽很广,但不要都告诉客户,要看技术实现难度和成本,有条件地告诉客户。不要宽度优先去问,这样相当于引导客户蔓延需求了。所以要求你先去看合同,了解项目成本、工期和合同中对需求范围的描述。你了解客户大概想法,各种利益人想法后,结合合同的时间和金钱限制,你定出合适的需求让客户拍板 。你要这样跟客户说:尊敬的客户,你看这样做好不好,然后就说出你的想法……给是否题给客户,不要给选择题或问答题。你给选择题,客户就会全选;你给问答题,他就会什么都要,要灵活可适应各种情况等等。人家客户提出这么多想法,你限于时间和金钱限制,你无法全部做到的。另外基层的客户和用户,根本不知道合同有什么要求,他仅仅处在他的地盘范围考虑事情,你不加控制就很麻烦。

二、以“未来的图书是什么样的?”为例给出您的分析和设计。

几年前,三维成像技术就已经进入图书出版、图书传播领域,有很多图书就已经用了二维码的技术,把与经典著作相关的视频、影像资料收入书中。前不久,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推出了自创图书系列品牌“FromBai”,将其畅销多年的《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和《白说》三本书全新再版。但是这次再版,并非简单的重新装帧付印,而是添加了二维码,增加了他特别录制的220小时的视频。他在这套书的发布会上提出,这种新型的出版方式可能会渐成气候,“图书出版应该是立体的——比如说《红楼梦》,能不能把诸位名家对《红楼梦》的点评以立体的方式附在新版的《红楼梦》上?书的页码没变,但是却更 ‘厚’了——我觉得图书出版该向3.0时代挺进。”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图书一定是一种充分吸收了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的优势的新型“三维图书”,是一种能够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完美结合的新型图书,人们的阅读既能有网络阅读那样的便捷感,又能有纸质阅读那样的切实体验,甚至还能够创造亲临其境的现实感。

不仅如此,未来的图书还会出现新型的互动模式。系列动画短片《神圣机器》的设计者乔西.马利斯已经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手翻动画书Molecularis,其中的图画是没有上色的,读者可以自由发挥进行涂色,让它成为自己的独家图画书。

当然,未来的图书究竟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凭我们现在的想象力可能还无法准确预料。正如5年前我们无法想象支付宝可以让我们不需要去实体银行,10年前我们无法想象淘宝可以让我们不必去实体商店一样,20年前我们还很难想象数字化阅读将成为互联网的原住民的主要阅读方式。

可以确定的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会创造出更为先进、更为便捷的阅读载体。未来的纸质图书不仅会融入更多的科技含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融媒体,一本纸质图书,可能既可以扫码以后直接听书,也可以扫码以后看配上文字的影像,还可以戴上特制眼镜进入虚拟现实的场景,而印刷精美的纸质书、个性化定制的专属图书,也可能会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这样的变化,引发了许多人对于纸质阅读的担忧。的确,从现象上看,近年来数字化阅读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纸质阅读,但是我还是坚持认为纸质阅读仍然具有其重要的不可替代性。就连马利斯自己也承认,纸质书仍然拥有数字化图书等高科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为它“永远不会没电,不慎掉落在地上也没关系,不用调节屏幕亮度,总是具有高分辨率,借给别人也完全没有问题”,等等。

所以,未来的图书应该是多种形式并存的百花齐放的样态。弗吉尼亚大学珍本图书学校校长迈克尔.苏亚雷斯在接受西班牙《万象》月刊记者采访时对此充满信心。他说,尽管不断有人宣判纸质图书的“死刑”,但书本是不会消失的。“这就像写作没有取代口述,电视没有取代广播,电影没有在各种视频网站面前停止发展一样,书本也将继续与我们同在。”

创新产品的需求分析:未来的图书会是什么样子?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xiehuichina/p/12045384.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