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试概略图
2、编写测试用例基本方法
①等价类划分法
使用场景:有数据输入的地方,如输入框
测试思想:从大量数据中划分范围,在范围内抽取代表性数据,这些数据可反映这个范围内数据的测试结果。
概念:
有效等价类 :对程序来说有意义的、合理的数据
无效等价类 :对程序来说无意义、不合理的数据
②边界值
使用场景:有数据输入的地方,和等价类划分法一起使用
测试思想:程序最容易忽视点
概念:
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的划分点,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时还要测试次边界(边界值两边的数据)
③场景法
使用场景:业务比较复杂的软件系统,基于软件业务的测试方法,即把测试人员当作最终的用户,尽可能真是的模拟用户在使用此软件的情形
模拟两类场景:
用户正常操作业务过程中软件是否正确实现(基本流:正确流、有效流)
模拟用户错误操作,软件异常处理的能力,即健壮性(备选流:无效流、错误流)
测试思想:
场景法是模拟用户操作软件的各种情形,主要测试业务的逻辑和流程,测试时先关注主要功能和业务是否实现(即场景法),在关注细节测试(等价法、边界值法等)(测试时先关注整体,在注意细节)
④正交排列驱动法
使用场景:界面有多个控件,控件之中有多种组合方式
测试方法
编号 | 1 | 2 | 3 | 4 |
1 | 1 | 1 | 1 | 1 |
2 | 1 | 2 | 2 | 2 |
3 | 1 | 3 | 3 | 3 |
4 | 2 | 1 | 2 | 3 |
5 | 2 | 2 | 3 | 1 |
6 | 2 | 3 | 1 | 2 |
7 | 3 | 1 | 3 | 2 |
8 | 3 | 2 | 1 | 3 |
9 | 3 | 3 | 2 | 1 |
正交表的构成:
行数(Runs):正交表中的行的个数,即试验的次数。
因素数(Factors):正交表中列的个数。
水平数(Levels):任何单个因素能够取得的值的最大个数。正交表中的包含的值为从0到数“水平数-1”或从1到“水平数”
正交表的表示形式: L行数(水平数因素数)
⑤ 因果图
利用图解法分析各种输入的组合情况,试用检查程序各种输入条件的组合情况
测试方法:分析软件说明中,哪些是原因(输入的条件和输入条件的等价类),哪些是结果(输出条件),找出原因与结果,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对应关系,画出因果图
⑥错误推断法
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断出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思想:列举程序中所有可能错误和容易发生的错误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recommencer/p/12045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