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就是一个数据库,底层使用C语言编写的 , 存储数据在内存中被广泛应用于缓存方向
获取数据先从redis 获取,如果获得数据直接返回,就不访问数据库了
如果得不到数据,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查询 , 查询后放入到redis中一份 , 下一次再访问的时候从redis中查询到
String
List
Set 求交集、并集
zSet
hash
1)RDB持久化原理:(分时持久化)
通过bgsave命令触发,然后父进程执行fork操作创建子进程,子进程创建RDB文件,根据父进程内存生成临时快照文件,完成后对原有文件进行原子替换(定时一次性将所有数据进行快照生成一份副本存储在硬盘中)
优点:是一个紧凑压缩的二进制文件,Redis加载RDB恢复数据远远快于AOF的方式。
缺点:由于每次生成RDB开销较大,非实时持久化,
2)AOF持久化原理:(实时持久化)
开启后,Redis每执行一个修改数据的命令,都会把这个命令添加到AOF文件中。
优点 : 每次CRUD 数据都会持久化到硬盘上 数据可靠安全 不会丢失
缺点:所以AOF文件体积逐渐变大,需要定期执行重写操作来降低文件体积,加载慢
也是一个nosql数据库 但是二者不能放在一起对比 因为完全没有可比性 使用场景完全不同
redis 一般用于分布式缓存使用
mongodb 主要用于硬盘存储 存储大型的文本数据 mongodb 比redis数据类型更加丰富
1) cd /root
2) 进入对应文件夹创建redis文件夹
cd /usr/local
mkdir redis
3) 将root下得压缩包复制到当前文件夹,并解压
#cp /root/redis/redis-3.0.0.tar.gz ./
#tar -zxvf redis-3.0.0.tar.gz -C ./
4) 进入redis-3.0.0编译
[root@hostname redis-3.0.0]# make
如果不能使用需要在linux中安装c
[root@hostname redis-3.0.0]# yum install gcc
5)
[root@hostname redis-3.0.0]# make install PREFIX=‘/usr/local/redis/6379‘
[root@hostname redis-3.0.0]# cd /usr/local/redis/6379
[root@hostname 6379]# cd bin [root@hostname bin]# ll
[root@hostname bin]# ./redis-server
以上为前端启动,但由于总是前端启动不方便
接下来设置后端启动
[root@hostname bin]# cd /usr/local/redis/redis-3.0.0 [root@hostname redis-3.0.0]# ll
[root@hostname redis-3.0.0]# cp redis.conf /usr/local/redis/6379/bin/ [root@hostname redis-3.0.0]# cd /usr/local/redis/6379/bin/ [root@hostname redis-3.0.0]# vim redis.conf
将daemonize no 改为 daemonize yes
启动
[root@hostname redis-3.0.0]# cd /usr/local/redis/6379/bin/ [root@hostname bin]# ./redis-server redis.conf [root@hostname bin]# ps -ef|grep redis
安装完成 !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shiliuhuanya/p/12093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