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is CI
CI(Continuous Integration)翻译为持续集成。Travis CI是一个提供持续集成功能的平台,在Github上,可以添加Travis CI,当有code push时候,会推送通知到Travis,根据设置的脚本运行指定任务。
目前有两个站点:
Travis.org 对于所有public项目完全免费
Travics.com 只针对private项目,提供更多一些额外功能,如cache,并行build个数
两个站点只能看到各自的项目,不能通用。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 在本地写完博客,直接一个命令hexo d,不就搞定了么, 为啥要费力搞CI?
的确, 想用TravisCI来自动部署Hexo博客程序,需要不少设置(瞎折腾),为了给大伙信心,列举一些优点:
假设你已经发表了一篇文章,过了几天你在朋友机器上浏览发现有几个明显的错别字,对于有强迫症的,这是不能容忍的。 但你手头又没有完整的hexo+nodejs+git的开发环境,重新下载git,node,hexo配置会花费不少时间,特别不划算。
如果按照这篇完整折腾完,你可以直接用浏览器访问github个人项目仓库,直接编辑那篇post的原md文件,前后2分钟改完。 稍等片刻,你的博客就自动更新了。
在gitcafe是被收购之前,很多同学(包括我)都是托管在上面的,国内访问速度比Github快很多。
配合DNS根据IP位置可以自动选择导到gitcafe, 还是github,甚至你还可以部署到七牛云的静态网站。
利用Travis CI可同时更新多个仓库。
比如我的博客现在有两个站:一个部署在码云,一个部署在github。都需要我自己手动部署。
注:最后发现码云并不支持。emmmmm
手动deploy需要推送public整个folder到github上,当后期网站文章、图片较多时候,对于天朝的网络,有时候连接github 就是不顺畅,经常要傻等不少上传时间。
有了CI,你可以只提交post文件里单独的md文件即可,很快很爽,谁用谁知道。
你的项目Readme里面可以显示CI build图标,很酷有没有?
另外通过设置,可以在当build失败时自动发邮件提醒你。
上面的图标,如果登陆后你在Github项目里,直接点击图标,会跳转到你当前项目build的log界面,很方便。
当然有了CI,你可以做很多事情,如自动运行单元测试,成功后再deploy等等。很多项目里的持续集成基本也是这个道理。
注册登录,travis-ci,就会自动显示我们的github下面的所有仓库,点击左上角
选择开启持续更新哪个仓库
登录你的github账号,选择setting->Personal access tokens
注意,这里面生成token之后,在勾选的时候,除了删库,全都勾选上,注意生成之后的文件一定要保存起来,token之后就不可见了
在hexo的根目录下面添加.travis.yml,并且开始编写
anguage: node_js
node_js: stable
cache:
directories:
- node_modules
before_install:
- npm install -g hexo-cli
install:
- npm install
script:
- hexo g
after_script:
- cd ./public
- git init
- git config user.name "sh"
- git config user.email "2662419405@qq.com"
- git add .
- git commit -m "TravisCI 自动部署"
# Github Pages
- git push --force --quiet "https://${githubblog}@${GH_REF}" master:master
env:
global:
- GH_REF: github.com/2662419405/2662419405.github.io.git
notifications:
email:
- 2662419405@qq.com
- qq2662419405@163.com
on_success: change
on_failure: always
上面的邮箱和用户名改成自己的,GH_REF改为自己的github地址,注意格式和我的相符,${githubblog}改为刚刚token的key
当你弄完这些之后,在hexo根目录
git init
git add .
git commit -m '测试Travis ci持续化集成'
git remote add origin xxx //这个地方是你的源码地址
git push origin master
我们的测试就大功告成!!!!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sunhang32/p/1212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