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阿甘
《傅雷家书》给我看到了一种无限的追求::精神追求。在这个物质的世界,追得有点疲惫。并不是说自己感性,可以为了精神的高度而放弃各种庸俗,严格来说是世俗。而是让自己调整一下心态,重新出发,或更好地出发。我一直在分析自己一些局限性情绪,例如低迷的恐惧、改变的焦虑等自我限制。这些都是一些正常的人性思绪,说不让它们出现,这是不可能的。有些人通过信仰去缓解,有些人可能自己发明了适合自己的渠道方式,我觉得日记也算是自己的一种方式,但我必须科学地、理性地去分析自己的情况。虽然各种方法都有所介绍,但必须应用在自己身上,用心、真诚地对待自己的问题可能是一种方式。
其实,心态才是我重点关注的问题,当我为当前工作瓶颈而焦虑的时候,我会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因为困难就要放弃自己内心平静和愉悦的追求,是不是因为工作不好做就要回到家里苦着脸或把精神不振传递给家里,如果确实如此的话,在人生充满各种挑战和困难的现实中,自己是不是就有借口让自己一辈子失去对美好的追求。我发现我还不至于如此堕落,对美好的追求还是有的 ,但我还是把美好远远地挂在远方,并承诺自己,等我有钱了,等我买房,等我买车了,等我······就能追求到了。刚毕业的时候,这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动力。年龄也给了我无限对物质追求的动力,什么通宵、加班都是小意思。那么多年过去了,这个物质的动力也开始越来越带不动了。可能还会陷入什么时候可以还完房货,好像恨不得一下子跳过焦虑的中年直接到退休年龄。如果从这个维度看,人生不该有中年,应该直接进化到只有童年和老年。这样的心态是我目前最大的前进阻力,一天解决不了,一天做事无法放开心胸。最年壮、最有力的时期竟然变成了一辈子最大的负担,想想真是可笑。
其实,这完全是自己认知不足所带来的影响,细心观察一下,精神上的美好跟职业、工作地点、在哪生活无关。任何职业者都可以对美好的内在展开无限的追求,而内在的精神追求完全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美好的心态追求与在哪里生活、哪里工作无关,因为无论自己在哪里工作,对美好的向往都是不变的,何不立刻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在心态呢,何必还要等到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债务还清方可追求。在通货膨涨的时代,能负债本身就是一种资本,何以因为一时半会的波动而影响到自己的眼光和格局。其实,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客观摄入严重不足,包括客观信息、客观知识,才会让自己的主观去做填充,很难做到不自我、不封闭。当下就是改变的开始,不懂的就去学、去看,高兴的时候冷静地想想是不是真的值得自己高兴,消极的时候也思考一下,是不是真有必要去消极。这种自我平衡的艺术真的只能靠自己去锻炼,明明知道不容易,也很痛苦,但这并不妨碍自己为自己在努力而充满斗志,也并不妨碍自己在痛苦之中努力去体会生活的美好。我看到这两者是完全不冲突的,完全可以并存。而且,好像只有并存才能相互衬托,我得学会在不容易中修练对美好的内在追求,在提升内在精神的掌控能力上可以更好地更积极乐观地面对各种不容易。这应该是我接下来要努力自我调整的“做己"方向。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wcd144140/p/12126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