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 在整ML的数学模型推导, 到概率模型的部分时, 总感觉自己推演这部分, 推着推着, 自己个会有出现混乱,推导不出来了, 然后效果也不是很好, 究其原因, 还是自己的基础差了些, 只能缓速前进, 同时也感到, 自己的逻辑能力也是待提高, 虽然我也写代码, 以前以为, 写代码会让一个人非常有逻辑性和严谨, 通过我写这2年来, 是有提升, 但, 好像没有那么夸张, 我更觉的写代码像写作文多一点, 遣词造句, 段落设计这些细节会更重要一点.
当然也是, 想捋一波, 传统意义上的语义逻辑, 到底是些啥, 天天都在讲没逻辑,没逻辑, 那到底什么是语义的逻辑, 于是来整一波. 该系列的笔记, 其实是1年前做的, 当时更多只是作为一个笔记, 并未深刻理解, 现在重写翻开, 发现认知水平,真的提高不少, 同时更有生活和工作的感触些.
另外一点, 写进博客也是展现一个多样性吧, 也不能总是算法, 代码这些硬实力的, 软性的东西, 观念性的, 或是直觉的, 也许会更为重要. 早年看爱因斯坦文集, 他就有说, 其实, 真理, 来自于你的内心. 很有深意.
咋说呢, 嗯.. 技术性一点, 这叫做 多任务.
一、“逻辑”释义
来自英语“Logic"音译,始见于严复的译著《穆勒名学》,导源于古希腊”逻各斯“,原意是思想、言辞、理性、规律等。
例1、地球围绕太阳转,这是自然界的逻辑(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例2、说话、写文章应当合乎规律(思维的逻辑)
例3、大学生有必要学习逻辑(逻辑学这门学科)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规律
例4、若n是偶数,那么它能够被2整除
分析:其形式为“若P则Q”,“若,则”是逻辑常项,P、Q是逻辑变项。
例5、所有生命都是运动的,所有生物都是生命,所以,所有生物都是运动的。
分析:其形式为:“所有M都是P”,“所有S都是M”,所以“所有S都是M”。“所有,是”是逻辑常项,S M P是逻辑变项。
逻辑变项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常项不随思维内容而变化。
与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相对应,思维的形式结构的主要三种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命题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是或否)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一个或多个命题推出某个命题的思维形式。
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
传统逻辑、现代逻辑
指亚里士多德首创,仅有中世纪、近代发展,19世纪中叶数理逻辑产生以前的逻辑学说。
特点:
主要借助于自然语言研究逻辑问题;对推理的研究,以人们日常思维中常见的类型为对象。
如《工具论》,三段论。
19世纪末,莱布尼茨提出用数学的方法处理逻辑,把推理变成演算的思想。后发展成与数学、哲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结合的各种逻辑学说。
特点:
使用人工语言(符号语言)研究逻辑问题;通过建立形式系统已实现对研究对象的把握。
如,命题逻辑、狭谓词逻辑、模态逻辑、公理化集合论等。
(学科)基础性、(应用)基础性
1、基础性
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化学、生命科学。
知识5大分科之首:逻辑学、数学、科学(自然、社会、技术)、历史、人文学(语言文字)、哲学。
2、工具性
黑格尔: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
亚里士多德《工具论》、培根《新工具》,逻辑的思维法则是一切认识、表达的工具。
1、提升思维品质
通过训练,自觉按照正确思维,达到:思维更快捷、更准确、更严密、更开阔、更高效。
2、提高语言表达、论证、思辨的能力
毛主席:“文章、文件应当具有准确性(概念、判断、推理)、鲜明性、生动性(词章问题)。
许多文件的缺点:
(1)概念不明确
(2)判断不恰当
(3)使用概念、判断进行推理时,又缺乏逻辑性
(4)不讲究词章
3、提高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的能力
跟客户谈判、辩论可能用得多吧。
4、提高认识事物及从事科研的能力
5、培养创新能力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chenjieyouge/p/12153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