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Web开发 > 详细

STN-Spatial Transformer Networks-论文笔记

时间:2020-01-06 09:09:12      阅读:108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原文链接:https://arleyzhang.github.io/articles/7c7952f0/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1506.02025

1 简介

1.2 问题提出

CNN在图像分类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是得益于 CNN 的深层结构具有 空间不变性(spatially invariance)(平移不变性,旋转不变性),所以图像上的目标物体就算是做了平移或者旋转,CNN仍然能够准确的识别出来,这对于CNN的泛化能力是有益的。

  • 空间不变性主要是由于 Pooling 层 和 步长不为1的卷积层 的存在带来的。实际上主要是池化层的作用,因为大部分的卷积层的步长都是大于1而又小于卷积核大小的,也就是滑动时是有重叠的,而池化层一般不是重叠的。也就是说这些层越多,越深,池化核或卷积核越大,空间不变性也越强;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局部信息丢失,所以这些层越多准确率肯定是下降的,所以主流的CNN分类网络一般都很深,但是池化核都比较小,比如2×2。
  • 比如ResNet,GoogLeNet,VGG,FCN,这些网络的总降采样比例一般是 16或32,基本没有见过 64倍,128倍或者更高倍数的降采样(会损失局部信息降低准确率),也很少见到 2倍或者4倍的降采样比例(空间不变性太弱,泛化能力不好)。不过这个是跟数据集中的图像大小有关的,上述主流图像分类网络基本都是针对于 ImageNet数据集做分类的,ImageNet中的图片都比较大,一般在 256×256 左右。如果数据集中的图像本来就很小,那么降采样比例就也会小,比如 MNIST数据集,图像只有28×28,所以LeNet中的降采样比例是4。总之,降采样比例要根据数据集调整,找到合适的降采样比例,才能保证准确率的情况下,有较强的空间不变性。

那么如何在保证准确率的情况下,即不损失局部信息的前提下,增强网络的空间不变性呢?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1.2 解决方法

对于CNN 来说,即便通过选择合适的降采样比例来保证准确率和空间不变性,但是 池化层 带来的空间不变性是不够的,它受限于预先选定的固定尺寸的池化核(感受野是固定的,局部的)。因为物体的变形包括旋转,平移,扭曲,缩放,混淆噪声等,所以后面feature map中像素点的感受野不一定刚好包含物体或者反映物体的形变。

文章提出了一种 Spatial Transformer Networks,简称 STN,引进了一种可学习的采样模块 Spatial Transformer ,姑且称为空间变换器,Spatial Transformer的学习不需要引入额外的数据标签,它可以在网络中对数据(feature map)进行空间变换操作。这个模块是可微的(后向传播必须),并且可以插入到现有的CNN模型中,使得 feature map具有空间变换能力,也就是说 感受野是动态变化的,feature map的空间变换方向 与 原图片上的目标的空间变换方向(一般认为是数据噪声)是相反的,所以使得整个网络的空间不变性增强。试验结果展示这种方法确实增强了空间不变性,在一些标志性的数据集(benchmark)上取得了先进的水平。

技术分享图片

图1 在输入层使用 Spatial Transformer

空说无凭,先看一个简单效果,如图1:

  • (a) :输入图片
  • (b) :框起来的是用于后面网络进行进一步识别分类的部分,这一部分是就是Spatial Transformer的结果
  • (c) :输出层的可视化
  • (d) :预测结果

整体上来看是一种视觉 attention 机制,也更像一种弱的目标检测机制,就是把图片中物体所在区域送到网络后面的层中,使得后面的分类任务更简单。

CNN是尽力让网络适应物体的形变,而STN是直接通过 Spatial Transformer 将形变的物体给变回到正常的姿态(比如把字摆正),然后再给网络识别。

文章给的 Spatial Transformer 的使用场景:

  • image classification :如果数据集中的图像上的目标形变很大,噪声很大,位于图片中心较远,那么 Spatial Transformer 可以将物体部分 “剪裁” 出来,并做一定的旋转,缩放变换,使之成为大小统一的图片,便于后续网络识别,并且获得比CNN更好的结果。
  • co-localisation :给定输入图片,不确定是否有物体,如果有,可以使用Spatial Transformer做出定位。
  • spatial attention :对于使用attention机制的视觉任务,可以很轻松的使用 Spatial Transformer 完成。

看完这篇论文之后,个人觉得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也是可以用的,果不其然,真有人将类似的方法用在了 目标检测上,这篇论文就是 Deformable Convolutional Networks ,后面再讲。

2 Spatial Transformer结构

文章最重要的一个结构就是 Spatial Transformers ,这个结构的示意图如下:

技术分享图片

图2 Spatial Transformers 结构图

这样一个结构相当于 CNN中的一个 卷积层或者池化层:

这个结构又被分为三部分:localisation network ,grid generator和sampler

一些符号意义:

  • URH×W×CU∈RH×W×C 为输入 feature map
  • VRH×W×CV∈RH′×W′×C′ 为输出 feature map
  • θ=floc(U)θ=floc(U) 是一个回归子网络
  • TθTθ 表示以参数 θθ 为变换矩阵的某种变换,可以是2维仿射变换(2D affine transformation ),平面投影变换(plane projective transformation ),薄板样条变换(thin plate spline )
  • Gi=(xti,yti)Gi=(xit,yit) 代表V中的像素点 G={Gi}G={Gi} 是V中像素点的整体。
  • Tθ(G)Tθ(G) 代表下面图3中,输入U上的绿色区域的坐标。

这个图与图1做个对应,U 相当于 图1 中的 (a) , V相当于 图1 中的(c),中间那一部分相当于图1 中的(b), 作用就是为了找到那个物体所在的框,或者叫做弱目标检测。

2.1 Localisation network

这一部分很简单,可以使用全连接层或者全卷积层,只要保证最后一层是一个回归层即可,最后输出的一个向量是 θθ 。 θθ 的维度下面再说。

2.2 Grid generator

前面提到中间那一部分是为了找到那个物体所在的框,并把它给 变换回 “直立的状态”。很自然就能想到使用仿射变换就可以完成,如下图:

技术分享图片

图3 (a)恒等变换与采样; (b)仿射变换与采样

我们期望的是输出 V 是 将U中某一部分(比如绿色点覆盖的部分)做了旋转,放缩,平移之后的feature map。

看一下Grid generator是如何进行仿射变换的。


先简单的看一下仿射变换:

仿射变换用于表示旋转,缩放和平移,表示的是两副图之间的关系,

以下 A 为旋转矩阵,B 为平移矩阵,M称为仿射变换矩阵。

技术分享图片

技术分享图片

假设要对二维向量技术分享图片进行仿射变换,仿射变换可以写成如下两式,两种写法等价:

技术分享图片

技术分享图片

输出的结果是:

技术分享图片

对于仿射变换来说,一般的用法有两种:

  • 已知 M 和 X,求T; 这个很简单,直接矩阵相乘。
  • 已知 X 和 T , 求M; 可以选取三对点,带入上面的式子中,列方程,6个方程6个未知数;

这里使用的是第一种用法。其中 图3 (b) U 中的被绿点覆盖的那一部分相当于这里的 T,V相当于这里的 X,那不是应该 M也是已知的吗?M哪去了?还记得上面提到的 θθ ? θθ 就相当于这里的M。因为 M的大小是 2×3 ,所以 θθ 的维度为6。如果使用了别的变换方法,那就根据变换矩阵的大小相应调整。也就是说这里的变换矩阵是学习出来的。

对应于图3的变换公式如下:

技术分享图片

  • (xti,yti)(xit,yit) are the target coordinates of the regular grid in the output feature map ,代表的是图3输出V中的像素点,即目标像素坐标;
  • (xsi,ysi)(xis,yis) are the source coordinates in the input feature map that define the sample points ,代表的是图3输入U中被绿色点覆盖的像素点,即源像素坐标;
  • AθAθ is the affine transformation matrix ,代表的是仿射变换矩阵。其中的成员 θijθij 由 localisation network 回归生成。图3或图2中的 TθTθ 这时指的仿射变换 AθAθ。

注意他这个仿射变换是 从后向前变换的,就是说这个模块的输出是仿射变换的输入,这个模块的输入的其中一部分(图3(b) 绿点覆盖部分)是仿射变换的输出。

按照一般的做法,应该是从前往后变换,即从 source coordinates 得到 target coordinates 。但是这样做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变换的输入?如果是从前往后做变换,U 中绿色部分相当于 X,那怎么确定这一部分是多大,什么形状,位置在哪?

实际上从后往前变换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根据输出V的坐标得到输入U中目标所在的区域的坐标(绿色的区域)。

仿射变换变换的是坐标,既是坐标,那么变换的输入和输出的坐标的参考系应该是一样的,就是说 V 中像素的坐标 和 U 中像素的坐标应该是同一个参考系。这里使用的是针对 宽和高 进行的归一化坐标(height and width normalised coordinates),把在U和V中的像素坐标归一化到 [-1,1] 之间。U的 尺寸是上一层决定的,V的尺寸是人为固定的,输出 H,WH′,W′ 可以分别比 输入H,WH,W 大或者小,或者相等。

可以给仿射变换的变换矩阵添加更多的约束:

技术分享图片

这时候,绿色区域已经确定了,相当于V中对应坐标(xti,yti)(xit,yit) 的像素都将从U中这块绿色区域中获取。 H,WH′,W′ 与H,WH,W 不一定相等;即便是相等,由于变换后的源坐标 (xsi,ysi)(xis,yis) 很有可能不是整数 ,对应U中不是整数像素点,所以没有像素值,没办法直接拷贝。所以V中(xti,yti)(xit,yit) 坐标的像素值如何确定就成了问题。这时就涉及到采样和插值。

2.3 Sampler

实际上 CNN中的卷积核 或者 池化核起到的就是采样的作用。

(xsi,ysi)(xis,yis) 是U中绿色区域的坐标,来看看更加具有一般性的采样问题如何描述:

技术分享图片

  • UcnmUnmc 是输入feature map上第 cc 个通道上坐标为 (n,m)(n,m) 的像素值;
  • VciVic 是输出 feature map上第 cc 个通道上坐标为 (xti,yti)(xit,yit) 的像素值;
  • k()k() 表示插值核函数;
  • Φx,ΦyΦx,Φy 代表 x 和 y 方向的插值核函数的参数;
  • H,WH,W 输入U的尺寸;
  • H,WH′,W′ 输出 V 的尺寸;

注意上式只是针对一个通道的像素进行采样,实际上每个通道的采样都是一样的,这样可以保留 空间一致性。

卷积的操作也是符合上式的,比如一维卷积:

技术分享图片

  • f(τ)f(τ) 相当于 UcnmUnmc ;
  • g(nτ)g(n−τ) 相当于 k(xsim;Φx)k(xis−m;Φx) 或 (ysim;Φy)(yis−m;Φy) 因为这里的卷积是 一维的。

理论来说 任意 对 xsi,ysixis,yis 可导或局部可导的采样核函数都是可以使用的.

比如最近邻插值核函数:

技术分享图片

  • 其中技术分享图片
  • x+0.5⌊x+0.5⌋ 向下取整

这个插值核函数做的就是把U中 离 当前源坐标 (xsi,ysi)(xis,yis) (小数坐标) 最近的 整数坐标 (n,m)(n,m) 处的像素值拷贝到V中的 (xti,yti)(xit,yit) 坐标处;

不过这篇文章使用的是双线性插值,双线性插值 参考 维基百科 和 图像处理之插值运算,这里放一张示意图吧:

技术分享图片

图4 双线性插值(来源于[参考资料 6])

这里的公式如下:

技术分享图片

这个插值核函数做的是利用 U中 离 当前源坐标 (xsi,ysi)(xis,yis) (小数坐标) 最近的 4个整数坐标 (n,m)(n,m) 处的像素值做双线性插值然后拷贝到V中的 (xti,yti)(xit,yit) 坐标处;

我在想他那个通过仿射变换确定绿色区域之后,绿色区域相当于ROI,那采样能不能使用ROI 池化的方式?

2.4 前向传播

结合前面的分析,总结一下前向传播的过程,如下图:

  • 实际上首先进行的是 localisation network 的回归,产生 变换矩阵的参数 θθ ,进而resize为 变换矩阵 TθTθ ;
  • 根据 V中的 目标坐标 (xti,yti)(xit,yit) 做逆向仿射变换变换到源坐标 (xsi,ysi)(xis,yis) : Source=TθTargetSource=Tθ⋅Target , 源坐标 (xsi,ysi)(xis,yis) 位于U上;对应图中 1,2步;
  • 在U中找到 源坐标 (xsi,ysi)(xis,yis) (小数坐标)附近的四个整数坐标,做双线性插值,插值后的值作为 目标坐标 (xti,yti)(xit,yit) 处的像素值;对应图中 3,4步;

技术分享图片

图5 前向传播流程(来源于[参考资料 6]

2.5 梯度流动与反向传播

这个函数虽不是 完全可导 但也是局部可导的,求导如下,对 ysiyis 的导数也是类似的:

技术分享图片

根据公式(1)很容易求得: xsiθ∂xis∂θ 和 ysiθ∂yis∂θ 。

所以反向传播过程,误差可以传播到输入 feature map(公式6),可以传播到 采样格点坐标(sampling grid coordinates )(公式7),还可以传播到变换参数 θθ .

下图是梯度流动的示意图:

技术分享图片

图6 反向传播流程(来源于[参考资料 6]

其中localisation network中的 xsiθ∂xis∂θ 和 ysiθ∂yis∂θ 也就是这一股误差流 {VcixSixSiθ VciySiySiθ{∂Vic∂xiS→∂xiS∂θ ∂Vic∂yiS→∂yiS∂θ ,在定位网络处就断了。

定位网络是一个回归模型,相当于一个子网络,一旦更新完参数,流就断了,独立于主网络。

3 试验

3.1 Distorted MNIST

这个试验的数据集 是 MNIST,不过与原版的MNIST 不同,这个数据集对图片上的数字做了各种形变操作,比如平移,扭曲,放缩,旋转等。

如下,不同形变操作的简写表示:

  • 旋转:rotation (R),
  • 旋转+缩放+平移:rotation, scale and translation (RTS),
  • 投影变换:projective transformation (P),
  • 弹性变形:elastic warping (E) – note that elastic warping is destructive and can not be inverted in some cases.

文章将 Spatial Transformer 模块嵌入到 两种主流的分类网络,FCN和CNN中(ST-FCN 和 ST-CNN )。Spatial Transformer 模块嵌入位置在图片输入层与后续分类层之间。

试验也测试了不同的变换函数对结果的影响:

  • 仿射变换:affine transformation (Aff),
  • 投影变换:projective transformation (Proj),
  • 薄板样条变换:16-point thin plate spline transformation (TPS)

其中CNN的模型与 LeNet是一样的,包含两个池化层。为了公平,所有的网络变种都只包含 3 个可学习参数的层,总体网络参数基本一致,训练策略也相同。

试验结果

技术分享图片

  • 左侧:不同的形变策略以及不同的 Spatial Transformer网络变种与 baseline的对比;
  • 右侧:一些CNN分错,但是ST-CNN分对的样本
    • (a):输入
    • (b):Spatial Transformer层 的 源坐标(Tθ(G)Tθ(G) )可视化结果
    • (c):Spatial Transformer层输出
  • 很明显:ST-CNN优于CNN, ST-FCN优于FCN,说明Spatial Transformer确实增加了 空间不变性
  • FCN中由于没有 池化层,所以FCN的空间不变性不如CNN,所以FCN效果不如CNN
  • ST-FCN效果可以达到CNN程度,说明Spatial Transformer确实增加了 空间不变性
  • ST-CNN效果优于ST-FCN,说明 池化层 确实对 增加 空间不变性很重要
  • 在 Spatial Transformer 中使用 plate spline transformation (TPS) 变换效果是最好的
  • Spatial Transformer 可以将歪的数字扭正
  • Spatial Transformer 在输入图片上确定的attention区域很明显利于后续分类层分类,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少分类损失

作者也做了噪声环境下的试验:将数字 放置在 60×60的图片上,并添加斑点噪声(图1第三行)错误率分别为:

FCN ,13.2% error; CNN , 3.5% error; ST-FCN ,2.0% error; ST-CNN ,1.7% error.

3.2 Street View House Numbers

Street View House Numbers是一个真实的 街景门牌号 数据集,共200k张图片,每张图片包含1-5个数字 ,数字都有形变。

  • baseline character sequence CNN model :11层,5个softmax层输出对应位置的预测序列
  • STCNN Single :在输入层添加一个Spatial Transformer
  • ST-CNN Multi :前四层,每一层都添加一个Spatial Transformer 见下面 tabel 2 右侧
  • localisation networks 子网络:两层32维的全连接层
  • 使用仿射变换和双线性插值

结果:

技术分享图片

3.3 Fine-Grained Classification

数据集:CUB-200-2011 birds dataset, 6k training images and 5.8k test images, covering 200 species of birds.

  • baseline CNN model : an Inception architecture with batch normalisation pre-trained on ImageNet and fine-tuned on CUB – which by itself achieves the state-of-the-art accuracy of 82.3% (previous best result is 81.0% [30]).
  • ST-CNN, which contains 2 or 4 parallel spatial transformers, parameterised for attention and acting on the input image.

这里使用了并行的Spatial Transformer , 效果是可以将图片的不同 部分(part)输入到不同的 Spatial Transformer 层,会产生不同的 part representations 然后经过 inception ,最后再合并起来,经过一个单独的softmax层做分类。

结果:

技术分享图片

  • ST-CNN效果最好
  • 右侧上边使用了 2 路 Spatial Transformer并行,可以看到其中一个 spatial transformer(红色) 检测的是鸟的头部, 而另外一个 (绿色) 检测的鸟的身体.
  • 右侧下边使用了 4 路 Spatial Transformer并行,有相似的效果.
  • 此处的Spatial Transformer有点像目标检测的味道

3.4 MNIST Addition

这个试验是将任意两张MNIST中的数字独立的进行一系列变形,然后叠加到一块,给网络识别,标签是二者之和。

同样的测试 FCN, CNN, ST-CNN,2×ST-CNN。

2×ST-CNN在输入层使用了两个并行的Spatial Transformer,结构见下面table 4右侧。

技术分享图片

  • 由于数据比较复杂,FCN的效果很差,添加了 Spatial Transformer之后,错误率显著下降
  • CNN有池化层存在所以效果比FCN好
  • 2×ST-CNN效果最好
  • 从右边可视化的图中可以看到虽然每个输入channel都输入到了两个Spatial Transformer中,但是每个Spatial Transformer都是对其中一个channel作用强,而且这两个Spatial Transformer是互补的,所以最后连接起来之后 4个通道的feature map中有两个是完整的数字,所以识别较为有效。

3.5 Co-localisation

这个试验将 Spatial Transformer用在了半监督的任务Co-localisation 。

Co-localisation :给一些图片,假设这些图片包含一些目标(也可能不包含),在不使用目标类别标签和目标位置标签的情况下,定位出常见的目标。

数据集还是 MNIST ,将 28×28大小的 数字图像 随机的放在 84×84 大小的含有噪声的背景上,对每个数字产生100个不同的变形。数据有定位标签,但是在训练时不用,测试时用。

模型还是使用 LeNet CNN模型,在输入层嵌入Spatial Transformer。

文章使用了半监督的方式,监督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

对于一个 包含 N 张图片的 数据集 I={In}I={In} ,比如table 5 右侧的图。

  • 最下面一行代表在同类别的样本中挑选一张 InIn 做一个随机裁剪,裁剪出的这一块 IrandnInrand ,认为是目标位置
  • 中间这一行代表将同样的样本 InIn输入 Spatial Transformer,输出 ITnInT
  • 上面这行代表另选一个样本 ImIm 输入Spatial Transformer,输出 ITmImT
  • 以上三个输出分别经过一个映射函数 e()e() ,这个函数由 LeNet CNN模型提供,以便于将上述三个feature map映射成向量,映射成向量后可以计算两两之间的距离
  • 计算 L1=||e(ITm)e(ITn)|2L1=||e(ImT)−e(InT)|2 , L2=||e(ITn)e(Irandn)||2L2=||e(InT)−e(Inrand)||2 , 训练过程中就是要保证 L1 < L2,L2是一个随机裁剪与经过Spatial Transformer的输出之间的距离,理应大于L1.

技术分享图片

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提出如下损失函数: hinge loss (triplet loss)

技术分享图片

αα is a margin ,可以称为 裕度,相当于净赚多少。

半监督是因为这里的标签相当于 L2,而L2是人为构造出来的距离指标。

测试时认为检测出的box与ground truth bounding box的IOU 大于0.5为正确,table5 左侧为测试结果。

在没有噪声时,可以达到100%的准确率,有噪声时在75-93%之间。

下图是优化过程的动态可视化结果,可见随着迭代次数越来越多,模型对目标的定位越来越准确

技术分享图片

这个试验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损失函数,在不使用数据定位标签的情况下,构建了一种距离标签,实现了对目标的检测。这个可以推广到目标检测或追踪问题中去。

作者把前面一些检测的动态效果做成了视频,看起来很清晰明了,看这里:https://goo.gl/qdEhUu

4 总结

这篇文章提出的 Spatial Transformer 结构能够很方便的嵌入到现有的CNN模型中去,并且实现端到端(end-to-end)的训练,通过对数据进行反向空间变换来消除图片上目标的变形,从而使得分类网络的识别更加简单高效。现在的CNN的已经非常强大了,但是 Spatial Transformer 仍然能过通过增强空间不变性来提高性能表现。Spatial Transformer实际上是一种attention机制,可以用于目标检测,目标追踪等问题,还可以构建半监督模。

STN-Spatial Transformer Networks-论文笔记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whitexatu/p/12154619.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