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
+ |
加法 |
相加运算符两侧的值 |
– |
减法 |
左操作数减去右操作数 |
* |
乘法 |
相乘操作符两侧的值 |
/ |
除法 |
左操作数除以右操作数 |
% |
取余 |
左操作数除以右操作数的余数 |
++ |
自增 |
操作数的值增加1 |
-- |
自减 |
操作数的值减少1 |
要点 :
- 加号:当+两边是数值时,当作算术符号,当某一边是非数值时,当作字符串连接符号
- 进行除法运算时,若两个操作数是整型的,结果也会是整型的,舍弃掉小数部分;如果有一个数是浮点数,结果将自动转型为浮点型
- 进行取余运算时,若两个操作数是整型的,结果也会是整型的,如果有一个数是浮点数,结果将自动转型为浮点型
- 自增和自减时,需要注意操作符的位置。当操作数在数值前面时,先进行自增/自减操作,再使用数值。当操作数在数值后面时,先使用数值,再进行自增/自减操作。
关系运算符
> |
大于 |
相加运算符两侧的值 |
< |
小于 |
左操作数减去右操作数 |
== |
等于 |
相乘操作符两侧的值 |
>= |
大于等于 |
左操作数除以右操作数 |
<= |
小于等于 |
左操作数除以右操作数的余数 |
!= |
不等于 |
操作数的值增加1 |
要点 :
- 比较运算符“==”用来比较基本数据类型是比较的是值是否相等,比较引用数据类型是比较的是引用是否相等,引用数据类型用equals()来比较字面量是否相等
- equals方法都是调用Object类的equals方法,而Object的equals方法主要用于判断对象的内存地址引用是不是同一个地址(是不是同一个对象),定义的equals与==是等效的
- String类重写了equals方法,先判断是否为同一个对象,不是的话再判断长度,长度不同返回false,长度相同再转为char字符数字,判断每一个字符是否相同
逻辑运算符
&& |
短路与 |
当且仅当两个操作数都为真时,条件才为真 |
& |
逻辑与 |
当且仅当两个操作数都为真时,条件才为真 |
| | |
短路或 |
当两个操作数中任何一个为真,条件为真 |
| |
逻辑或 |
当两个操作数中任何一个为真,条件为真 |
! |
逻辑非 |
用来反转操作数的逻辑状态 |
要点 :
- 短路与:从左到右依次判断,遇到false则停止,不再进行后面的判断。(比如对象先判空,再判断值)
- 短路或:从左到右依次判断,遇到true则停止,不再进行后面的判断。
位运算符
& |
按位& |
如果相对应位都是1,则结果为1,否则为0 |
| |
按位或 |
如果相对应位都是0,则结果为0,否则为1 |
^ |
异或 |
如果相对应位值相同,则结果为0,否则为1 |
~ |
按位取反 |
翻转操作数的每一位,即0变成1,1变成0。结果为: -(X+1) |
<< |
按位左移 |
通常格式为:value << num,value按位左移num位 |
>> |
有符号按位右移 |
通常格式为:value >> num,value按位右移num位。 |
>>> |
无符号按位右移 |
通常格式为:value >> num,value按右移num位 |
要点 :
- 计算机中的数字运算是以补码形式进行的
- 位移运算符使用的数据类型有char、byte、short、int和long
- 一个数左移n位,就是将这个数乘以2的n次方
- 一个数右移n位,就是将这个数除以2的n次方
赋值运算符
= |
赋值 |
右操作数的值赋给左侧操作数 |
+= |
加和赋值 |
左操作数和右操作数相加赋值给左操作数 |
-= |
减和赋值 |
左操作数和右操作数相减赋值给左操作数 |
*= |
乘和赋值 |
左操作数和右操作数相乘赋值给左操作数 |
/= |
除和赋值 |
左操作数和右操作数相除赋值给左操作数 |
%= |
取模和赋值 |
左操作数和右操作数取模后赋值给左操作数 |
<<= |
左移位赋值 |
左移位赋值运算符 |
>>= |
右移和赋值 |
右移位赋值运算符 |
&= |
按位与赋值 |
按位与赋值运算符 |
^= |
按位异或赋值 |
按位异或赋值操作符 |
|= |
按位或赋值 |
按位或赋值操作符 |
要点 :
条件运算符
(条件) ? 结果一 : 结果二;
如果条件成立,则执行结果一,否则,执行结果二
要点 :
- jdk1.7三目运算符,并且第二、第三位操作数分别是基本类型和对象。所以对对象进行拆箱操作,由于该对象为null,所以在拆箱过程中调用null.booleanValue()的时候就报了NPE
instanceof运算符
要点 :
运算符优先级
要点 :
- 运算符优先级不要死记硬背
- 记住常用的加减乘除
- 其余的用括号,方便阅读
Java基础——运算符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yanghanwen/p/1215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