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JMeter之集合点

时间:2020-01-27 20:47:47      阅读:8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1、计算公式:

线程数 =  QPS * time

注意:QPS--每秒完成请求的个数;time--每个请求响应完成平均需要时间

故QPS * time 就是所有请求完成响应所需要的总时间,如果需要在一秒内完成所有请求,所以线程数需要等于总时间值

 

压力测试线程数确定:

比如一个活动,大概一个小时内有60W人的流量,算应该压测的线程数是多少

一个小时 = 60分钟 = 3600 s

 

算法:

二八定律,20%的时间跑了80%的流量            --- 换算就是12分钟跑了48W流量

48W/12/60 = 667

就是设置集合点,每秒应跑的线程数是667(不是绝对,线程数需要一点点往上压,主要看测试之前指定的指标)

 

指标

每秒事物数、接口error率、响应时间、内存、CPU、网络、资源、JVM查看fgc情况和阻塞点

 

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分两种场景:一种是单场景,压一个接口的;第二种压混合场景,多个关联的接口。压测时间,一般场景都运行10~15分钟。如果疲劳测试,可以压一天或一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压测任务需求的确认:

  压测前要明确压测功能和压测指标,一般需要确定的几个问题:

  1??固定接口参数进行压测还是进行接口参数随机化压测

  2??要求支持多少并发数
  3??TPS(每秒钟处理事物数)  目标多少?响应时间达到多少?

  4??压服务器名称还是压服务器IP,一般搜是压测指定的服务器

压测设置:

线程数:并发数量,能跑多少量。具体说是一次存在多少用户的访问

Ramp-Up Period(in seconds):表示JMeter每隔多少秒发动并发。理解成准备时长:设置虚拟用户数需要多长时间全部启动。如果线程数是20,准备时长为10,那么需要10秒启动20个用户,也就是每秒启动2个线程。

循环次数:这个设置不会改变并发数,可以延长并发数。总请求数 = 线程数 * 循环次数

调度器:设置压测的启动时间、结束时间、持续时间和启动延迟时间。

 

 

 

集合点:简单理解下,虽然我们的性能测试理解为多用户并发测试,但真正的并发是不存在的,为了更真实的实现并发这概念,我们可以在需要压力的地方设置集合点

 

我们这里拿获取天气的例子说明一下,用户每次到达获取天气的接口时,所有的虚拟用户都互相之间等一等。然后,一起访问。

 

1、接着前面创建的脚本,右键点击 线程组---->定时器---->Synchronizing Timer(同步定时器)

技术分享图片

 

 

 技术分享图片

 

 

这样,我们就添加了一个“集合点”。因为在发送获取城市天气的请求集合,所以需要将“集合点”拖到“获取城市天气”前面的位置,如上图

 

这里设置模拟5个用户集合并发,超时时间设置为5000毫秒(5秒),点击运行

技术分享图片

  

查看压测结果:

聚合报告会显示压测的结果。主要观察Samples、Average、error、Throughput

Samples:表示一共发出的请求数

Average:平均响应时间,默认情况下是单个Request的平均响应时间(ms)

Error%:测试出现的错误请求数量百分比。若出现错误就要看服务端的日志,配合开发查找定位原因

Throughput:简称TPS,吞吐量,默认情况下表示每秒处理的请求数,也就是指服务器处理能力,TPS越高说明服务器处理能力越好。

 

压测结果的分析

有错误率同开发确认,确定是否允许错误的发生或者错误率允许在多大的范围内

Throughput:吞吐量每秒请求的数大于并发数,则可以慢慢的往上面增加;若在压测的机器性能很好的情况下,出现吞吐量小于并发数,说明并发数不能再增加了,可以慢慢的往下减,找到最佳的并发数

压测结束,登陆相应的web服务器查看CPU等性能指标,进行数据的分析

最大的TPS:不断的增加并发数,加到tps达到一定值开始出现下降,那么那个值就是最大的TPS

最大的并发数:最大的并发数和最大的TPS是不同的概率,一般不断增加并发数,达到一个值后,服务器出现请求超时,则可认为该值为最大的并发数

压测过程出现性能瓶颈,若压力机任务管理器查看到的cpu、网络和cpu都正常,未达到90%以上,则可以说明服务器有问题,压力机没有问题

影响性能考虑点包括:数据库、应用程序、中间件(tomact、Nginx)、网络和操作系统等方面

 

JMeter之集合点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DeryKong/p/12236778.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