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 3A4000 已经发布,十年前的 3B1500 早就落伍了。但我还是打算把它作为寒假刷 ACM 题的主力机 并将此当作年后收到 4000 的预习。
龙芯虽然生态有所欠缺,但实践证明我所需的软件都有,完全能够满足工作学习之需,甚至现在我就是在 1500 上修改并发布这篇笔记。
ps: 希望尽可能做到记载全面,所以文字非常繁琐,很多不必要的信息。另外Qt界面软件无法切换输入法的问题,在 3A4000 的笔记中已经用 fcitx 解决。
跳线安装
参考狗剩百科;
参考针脚数量和分布就能找到跳线所在的插针。
开机前的准备
不被识别的外设可以在 liveCD 启动后插入,独显不支持可能导致无法开机;
AMD显卡的支持较好,我的独显带HDMI口,安装过程中似乎只有VGA输出,HDMI口无输出。
无线网卡
实测RTL8188和RT3070L都好使,但是RT5572双频网卡无法识别,内核源码中有但实际没有被编入内核。
安装基本过程参考狗剩百科,主板型号为 a1310。
可供选择的最新 iso 镜像为 Fedora28_for_loongson-MATE-Live-5.iso;有 kde 桌面版可供选择,但是并不适合性能较差的 1500,已入最新 3A4000 主板的可以尝鲜。
不建议使用较新的和容量较大的U盘,可能不被识别。被识别之后,pmon会自动引导并进入 liveCD。
可能是显示器太古老,显卡无法读取 EDID 信息,在首选项中最高只能选择 1024x768。多方查找才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我的显示器最佳分辨率为 1440x900,其他分辨率设置方法类似。
($开头为命令,随后是命令运行后的输出)
$ cvt 1440 900
# 1440x900 59.89 Hz (CVT 1.30MA) hsync: 55.93 kHz; pclk: 106.50 MHz
Modeline "1440x900_60.00" 106.50 1440 1528 1672 1904 900 903 909 934 -hsync +vsync
$ xrandr --newmode "1440x900_60.00" 106.50 1440 1528 1672 1904 900 903 909 934 -hsync +vsync
$ xrandr --addmode VGA-0 "1440x900_60.00"
$ xrandr --output VGA-0 --mode "1440x900_60.00"
$ sudo nano /etc/X11/xorg.conf
较新的系统并没有这个文件,所以你会发现 nano 创建了一个新文件。
cvt 1440 900
输出的内容Section "Monitor"
Identifier "Configured Monitor"
Modeline "1440x900_60.00" 106.50 1440 1528 1672 1904 900 903 909 934 -hsync +vsync
Option "PreferredMode" "1440x900_60.00"
EndSection
Section "Screen"
Identifier "Default Screen"
Monitor "Configured Monitor"
Device "Configured Video Device"
EndSection
Section "Device"
Identifier "Configured Video Device"
EndSection
重启系统分辨率也是对的。
基本的软件安装参考狗剩百科;
硬解视频方法参考 https://my.oschina.net/chipo/blog/3050783 ,
手头没有被支持的显卡,但实测可以流畅软解 2K 视频,这使我十分惊讶。
系统自带软件商店,但由于运行时消耗资源过大,运行缓慢。
QQ for Linux:https://im.qq.com/linuxqq/index.html
微信网页版:https://wx.qq.com/
十年前的 1500 性能到底不足以应付现代的应用场景,当然也有可能是 1500E 的 bug 所致 (1500G 则修复了这些 bug)。实测火狐浏览器打开过多或复杂的标签页可能导致死机;若图形界面出现卡顿的现象,应暂停操作以防止死机;dnf 安装软件由于高速下载也有可能导致死机。
chromium 关闭沙盒机制比较流畅。
关于浏览器见后。
sudo dnf install retext ghostwriter
sudo dnf install codeblocks
sudo dnf install gcc-c++
系统默认未安装 g++ 编译器,即使编写 c 程序也会导致 codeblocks 编译失败错误。
不知道为啥 Ctr+v 粘贴偶尔会导致崩溃,使用时得注意点。
sudo dnf install java
编译器:
sudo dnf install cmake gcc-c++
从官网下载 clion 主程序 .tar.gz 包,解压缩到所希望的地方,运行 <安装目录>/bin/clion.sh 。
编译器需要手动设置: Build,Execution,Deployment>Toolchains,所需文件均在 /usr/bin 下。
配置完成后可在桌面和 ~/.local/share/applications 目录下创建启动器方便双击启动,实测 clion 启动缓慢,但可以正常使用。其他 JetBrains? 公司的软件可以以类似方式安装。
sudo dnf install python3-idle
版本为 3.6.5
sudo dnf install eclipse
sudo dnf install git
火狐和谷歌由于比较庞大,运行并不流畅,于是搜寻了一下适合 1500 的浏览器。
我实际使用了关闭沙盒机制的 chromium,只要在启动命令后添加 --no-sandbox
即可。
Epiphany
Epiphany 是 Gnome 桌面的默认浏览器,运行稳定。
sudo dnf install epiphany
Surf
Surf 也稳定可用,但和一般的浏览器不同的是,你可能需要用命令行打开你想要的页面。但它不是字符界面的。你可以用 surf baidu.com
来打开百度,它会跳出一个窗口让你浏览和在页面内跳转或再弹出新的窗口。
sudo dnf install surf
Dillo
外观比较复古,用起来极爽。
但美中不足的是使用 FLTK 为前端,无法中文输入,显示中文需要修改字体,方法可百度。
sudo dnf install dillo
ELinks
字符界面的浏览器,在终端运行,支持鼠标操作。
sudo dnf install elinks
Lynx
也是字符界面。
sudo dnf install lynx
Arora
Qt 前端。闪退了???
QupZilla
也叫 falkon。哪儿都挺好,无法输入中文。
下面两条命令都可以。
sudo dnf install qupzilla
sudo dnf install falkon
Rekonq
KDE 下的默认浏览器,运行完美,加载速度很快。但似乎龙芯的 ibus 对 Qt 的支持就是不可,中文依旧无法输入,百度亦无解。可能需要 KDE 版的床28才可。
sudo dnf install rekonq
sudo dnf install ibus-pinyin
安装后在输入法设置界面将 pinyin 加入,并在“高级”中选中“使用系统键盘布局”。
截图
直接 printscreen 就可,会跳出保存的窗口。
录屏
recordMyDesktop(命令行,床28下没有它的前端) 和 vokoscreen。
sudo dnf install recordmydesktop vokoscreen
sudo dnf install uget amule
amule 有 bug ,段错误闪退了。
sudo dnf install calibre
By SDUST weilinfox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weilinfox/p/12238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