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彼得.德鲁克MBO目标管理培训与SMART原则(上海南京合肥地区)

时间:2020-02-03 12:04:14      阅读:100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技术分享图片

“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 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

 

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

 

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遂被广

 

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

 

  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但其基本内容是一样的。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

 

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具体方法上是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

 

  l、重视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

 

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

 

  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

 

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3、重视成果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

 

和方法,上级并不过多干预。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

 

目标管理MBO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明确目标。

  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早已认识到制定个人目标的重要性。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早期研究发现,明确的目标要比只要求人们尽力去做有更高的业绩,而且高水平的业绩是和高的目标相联系的。人们注意

 

到,在企业中,目标技能的改善会继续提高生产率。然而,目标制定的重要性并不限于企业,而且在公共组织中也是有用的。在许多公共组织里.普遍存在的目标的含糊不清对管理人员来说是一件难事,但人

 

们已在寻找解决这种难题的途径。

 

  2、参与决策。

  MBO中的目标不是像传统的目标设定那样,单向由上级给下级规定目标,然后分解成子目标落实到组织的各个层次上,而是用参与的方式决定目标,上级与下级共同参与选择设定各对应层次的目标,

 

即通过上下协商,逐级制定出整体组织目标、经营单位目标、部门目标直至个人目标。因此,MBO的目标转化过程既是“自上而下”的,又是“自下而上”的。

 

  3、规定时限。

  MBO强调时间性,制定的每一个目标都有明确的时间期限要求,如一个季度、一年、五年,或在己知环境下的任何适当期限。在大多数情况下,目标的制定可与年度预算或主要项目的完成期限一致。

 

但并非必须如此,这主要是要依实际情况来定。某些目标应该安排在很短的时期内完成,而另一些则要安排在更长的时期内。同样,在典型的情况下,组织层次的位置越低,为完成目标而设置的时间往往越短

 

 

  4、评价绩效。

  MBO寻求不断地将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反馈给个人,以便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行动。也就是说,下属人员承担为自己设置具体的个人绩效目标的责任、并具有同他们的上级领导人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

 

责任。每个人因此对他所在部门的贡献就变得非常明确。尤其重要的是,管理人员要努力吸引下属人员对照预先设立的目标来评价业绩,积极参加评价过程,用这种鼓励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的方法,鞭策员工

 

对工作的投入,并创造一种激励的环境。

 

目标管理的类型

  (1)业绩主导型目标管理和过程主导型目标管理。这是依据对目标的实现过程是否规定来区分的。目标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业绩,所以从根本上说,目标管理也称业绩管理。其实,任何管理其目的都是

 

要提高业绩。

 

  (2)组织目标管理和岗位目标管理。这是从目标的最终承担主体来分的。组织目标管理是一种在组织中自上而下系统设立和开展目标,从高层到低层逐渐具体化,并对组织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谋求高

 

效地实现目标的管理方法。

 

  (3)成果目标管理和方针目标管理。这是依据目标的细分程度来分的。成果目标管理是以组织追求的最终成果的量化指标为中心的目标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的功能

  由于目标管理是超前性的管理、系统整体的管理和重视成果的管理以及重视人的管理,因此有以下功能:

  (1)克服传统管理的弊端。传统管理主要有两大弊端:一是工作缺乏预见和计划,没事的时候,尽可悠闲自得,一旦意外事件发生,就忙成一团,成天在事务中兜圈子;二是不少组织中的领导信奉传统

 

官僚学的理论,认为权力集中控制才能使力量集中、指挥统一和效率提高。

 

  (2)提高工作成效。目标管理不同于以往的那种只重视按照规定的工作范围和工作程序和方法进行工作的做法,而是在各自目标明晰、成员工作目标和组织总目标直接关联的基础上,鼓励组织成员完成

 

目标。同时,目标同客观的评价基准和奖励相配套。这有利于全面提高管理的绩效。

 

  (3)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激励和提高。在管理目标建立的过程中,成员可以各抒己见,各显其能,有表现其才能、发挥其潜能的权利和机会;工作成员为了更好地完成其职责和个人目标,必然加强自我训

 

练和学习,不断充电,提高能力;目标管理的确定,既根据个人的能力,又具有某种挑战性,要达到目标,必须努力才有可能。

 

  (4)改善人际关系。根据目标进行管理,组织的上下级沟通会有很大的改善,原因在于:第一,目标制定时,上级为了让员工真正了解组织希望达到的目标,必须和成员商量,必须先有良好的上下沟通和取得一致的意见,这就容易形成团体意识。

贤重咨询目标管理培训 旨在帮助学员建立有效的目标管理理念,理解德鲁克精典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方法,了解自身在目标管理的现状,找到制约成效/工作效率提升的障碍;明确核算个人及团队目标管理价值,让目标管理的理念更直观更有操作性,引发学员改变当下的不良行为;目标管理培训训通过目标管理实现团队科学管理,从管理团队结果转型为目标过程管理,确保团队目标的实现。

彼得.德鲁克MBO目标管理培训与SMART原则(上海南京合肥地区)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shtqm/p/12254968.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