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编写这份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使读者有个全局观,对后面的模块设计有准备。
说明对本系统的主要的输入输出项目、处理的功能性能要求。
简要地说明对本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支持环境)的规定。
用一览表及框图的形式说明本系统的系统元素(各层模块、子程序、公用程序等)的划分,扼要说明每个系统元素的标识符和功能,分层次地给出各元素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本条用一张如下的矩阵图说明各项功能需求的实现同各块程序的分配关系:
说明在本软件系统的工作过程中不得不包含的人工处理过程(如果有的话)。
说明在概要设计过程中尚未解决而设计者认为在系统完成之前必须解决的各个问题。
这些接口不是编程中的interface,而是软件的可用资源。使读者可以了解到有哪些可供使用的资源。
说明将向用户提供的命令和它们的语法结构,以及软件的回答信息。
说明本系统同外界的所有接口的安排包括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本系统与各支持软件之间的接口关系。
说明本系统之内的各个系统元素之间的接口的安排。
说明对系统施加不同的外界运行控制时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运行模块组合,说明每种运行所历经的内部模块和支持软件。
说明每一种外界的运行控制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步骤。
说明每种运行模块组合将占用各种资源的时间。
阐述总体设计里的各子系统和子系统里各模块的如下内容:
给出本系统内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的名称、标识符以及它们之中每个数据项、记录、文卷和系的标识、定义、长度及它们之间的层次的或表格的相互关系。
给出本系统内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中的每个数据项的存储要求,访问方法、存取单位、存取的物理关系(索引、设备、存储区域)、设计考虑和保密条件。
说明各个数据结构与访问这些数据结构的形式:
用一览表的方式说明每种可能的出错或故障情况出现时,系统输出信息的形式、含义及处理方法。
明故障出现后可能采取的变通措施,包括:
说明为了系统维护的方便而在程序内部设计中作出的安排,包括在程序中专门安排用于系统的检查与维护的检测点和专用模块。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yilang/p/12267920.html